昨日春光明媚,世纪公园内游人如织。而毗邻世纪公园的东方艺术中心内也是一片好风光——在演奏厅内跟着著名余派老生王珮瑜学一学京剧《赵氏孤儿》的经典念白,去中心园看一看汉剧陈伯华大师第五代传人王荔细腻传神的表演,再到中央大厅里听身着古风长裙的美女伴着古琴唱一曲《阳关三叠》……这个特意为本周即将开幕的东艺戏曲演出品牌项目“名家名剧月”举办的主题活动日宛如带人在传统艺术的园林中游历了一番。
逗得乐呵
走进演奏厅,王珮瑜正在向台下的观众们讲解京剧的韵白,她对着坐在第一排的小朋友用韵白叫了一声“小朋友”,逗得孩子哈哈大笑。投影屏幕上打出了《赵氏孤儿》白虎大堂一场中程婴的一段念白,王珮瑜在台上念一句,台下观众跟一句,不分男女老少竟然意外地整齐,分句念完一遍之后又连起来念一遍,于是王珮瑜趁机鼓动:“京剧的门槛并不高,所以给自己一点时间,走进剧场感受一下。”
说得有趣
虽然没有京剧讲座那么多的互动,来自武汉汉剧院的王荔却也在中心园牢牢地吸引住了现场观众。汉剧在上海观众中知名度并不高,但王荔的讲座从个人的从艺经历说起,故事性强且绘声绘色。先讲自己当年如何大胆闯进汉剧大师陈伯华的病房求教,再讲如何一句唱练了二周才过关,又怎么一个尾音总是不对被老师责骂。
王荔现场示范戏曲程式化动作时的讲解也十分有个性:“胸朝着二点钟的方向,肚子朝着三点钟的方向,屁股朝着八点钟的方向……”;“大城市的知识女性”、《宇宙锋》中的相国千金赵艳容应该怎么看人,“来自小城市受过一些教育”的王昭君又应该怎么看人,讲解生动、比喻有趣、表演细腻,让人一坐下来就舍不得起身。讲座结束时,不少观众表示原以为汉剧没什么听头,没想到说得这么有趣。
唱得优雅
二楼大堂里则是一派小清新、文艺范儿。一架古琴边,一位身着古风长裙的女子正曼声唱着王维的《阳关三叠》,吸引了不少刚刚听完京剧讲座的观众。人群中还有不少穿着深衣、襦裙、褙子之类汉服的青年男女,他们中有的是剧场方面邀请来营造气氛的汉服社成员,也有响应剧场号召穿汉服来听讲座的。穿着汉服来听讲座的徐小姐告诉记者,穿着汉服上街一点也不会让她觉得不自在,有时她还会穿着汉服去上班。东艺二楼的展厅还为文学爱好者准备了一场李清照词作吟唱会。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