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3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偷师《食鲜录》
孔明珠
  ◎ 孔明珠

  自打翻开苏州著名美食家华永根的新著《食鲜录》,读到那一段段令人馋涎欲滴,又让我心领神会的字句后,我就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将这本书介绍给读者。说真的,我心里是不情愿的。因为华老师的书名上虽没有“厨室机密”几个字,但是每一篇文章内都藏着厨房大机密,那些选材秘诀、烹调要点、品尝体验都是至宝,都是他几十年在美食界跌打滚爬积累起来的经验,可以传代的压箱底货色,如此这般坦诚写来,我替华老师心疼啊。

  见过华永根老师多次,是春秋之季去苏州、吴江参加美食节与运河宴,在风雅之地,听他讲故事,品尝当令佳肴。饭桌上华老师吃得很少,无论哪道菜他都能讲出道道来,由古论今,源远流长,华老师喜爱传统美食,但他不是食古不化。我喜欢他对待美食的态度,如《食鲜录》后记中所写“传统美食餐饮与时尚美食必须统一”;“了解过去美食是为了创造未来美味,续延苏州人的精致生活”。

  华永根老师的书副题是“老苏州的味道”,他讲高档的秃黄油,讲苏州三大“黄焖菜”即黄焖河鳗、黄焖栗子鸡、黄焖着甲(鲟鱼)等,更多的是讲萝卜、笋、黄豆芽、河鲫鱼等普通食材。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心直口快的草根气质,有时让人忍俊不已。他“吐槽”去参加五星级酒店的婚礼宴席,婚礼场面豪华,仪式繁复,而菜肴却质差味寡,以至忍无可忍中途逃走。回到家吃剩大饼喝了热茶才缓过来,被娘子嘲笑后华永根无法辩驳,他悟道“世上有些事得忍,不忍就会像我,只能吃冷大饼。”

  对于美食爱好者《食鲜录》极有用,我忍不住偷师几道菜。“陆文夫与苏州菜”文中华老师解密著名文学、美食家陆文夫最喜欢的两道菜:美味酱方与咸泡饭。

  只寥寥数语:苏州的酱方用五花肉,汆水后用老卤烧煮,加香料,调味焖烧几个小时,成酱红色。这些很普通,但我注意到那个肉先要“腌汁数日”,什么叫腌汁?浸酱油那不是变成酱肉了,酱方不会是酱肉啊,百思不得其解,在微信上求教吴江美食推进会长蒋洪老师。蒋老师提点我,腌汁只用细盐,略压重物一两日即可。我猛醒,怪不得苏州酱方外面酱红色,咬开肉质雪白加粉嫩,肉却不像普通人做的淡而无味,而是汁水饱满咸与鲜并存,原来腌汁起的作用是预先入味,实在太妙了。我赶紧表示学到了,过两天做乳腐肉立刻尝试。

  另一样“陆式”咸泡饭更家常,也是我在家里经常想吃的。看看苏州美食界毕建民大师是如何为陆文夫配料的:“米饭加青菜丁、香菇丁、笋丁,另外加入咸肉丁、虾仁等烧煮而成,出锅时加几滴麻油及少量胡椒粉。”除此,陆文夫对咸泡饭的私人爱好还有几点,一是汤汁不可过多,二是米粒要软糯,三是配料不宜过多,其中青菜丁可以略多一些。复述到这里,我仿佛看见传说中仙风道骨的陆老师,面对那碗热腾腾心仪的咸泡饭,放下酒杯,笑眯眯地拈着那把看不见的雪白胡须感叹,老夫今日乐胃,在苏州度日真乃神仙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声音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街拍/目击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聚焦
   第A16版:专版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煎熬与顿悟
偷师《食鲜录》
新书推荐
残枝嘎响的人生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B02偷师《食鲜录》 2016-03-06 2 2016年03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