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读《黑塞诗选》
~~~——读《黑塞诗选》
~~~——读《黑塞诗选》
~~~——读《黑塞诗选》
     
2016年03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残枝嘎响的人生
——读《黑塞诗选》
王 瑢
  ◎ 王 瑢

  赫尔曼·黑塞,德国杰出的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43年《玻璃球游戏》出版后,他没有再写过小说,但诗歌创作从未停止。《诗话人生——黑塞诗选》精选作者的270首诗,细分为少年篇、青年篇、中年篇、老年篇、晚年篇五大部分。本书的特点,大部分诗歌都附有解读式题解以及背景材料,这些文字串联起来,基本等同于一部作者小传。赏析之外,也为读者全面了解黑塞提供了一个详实的史料。黑塞多才多艺,一生著书众多,还创作有众多水彩画作,我的床头就常年摆放着一本《黑塞画传》。相比小说而言,我更喜欢黑塞的诗歌。言简意赅,琅琅上口,读来毫不晦涩。正如黑塞本人所说,“很高兴你喜欢我的诗,对我来说,一首好诗抵得上三部小说。”本书中,读者不难读到黑塞的许多鲜明性格。真纯淡泊,爱憎分明,不懈追求,又常常自相矛盾。经历无数生活磨难,两次世界大战带来心灵创伤,但诗人仍以他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留下诸多美丽诗作。

  我总觉黑塞就是他小说中那个站在纳尔齐斯对面的歌尔德蒙,也是诗歌中对几乎全人类的人性进行一次又一次放逐的悲情牧羊人。几分热烈,几分痛楚。读黑塞的诗歌常常能想到他的水彩画。乡间大树,丛林风景,世间万物的美。我很喜欢一张黑白照片,黑塞埋头写生,画面左上角是一栋古老的乡间别墅,太阳白得晃眼,其余地方都是密丛丛的树。照片传导出一种宁静动人,而在现实中,黑塞的一生极少宁静,可谓跌宕起伏。

  黑塞的诗歌往往带着神秘色彩。灰暗暗的屋子,忽然一缕阳光,偷偷挤进来。叮叮当当。是黑暗深处一种神秘的亮色,我读它,会触摸到人性中最最微妙的东西——“我的面前,落叶纷飞/自生命之树,一片一片/今天还闪烁的东西/转眼消失不见/很快会有风/在我的墓旁呜咽”。

  黑塞性格中有一种与生俱在的犹豫,如同他复杂的人性,不可言说。那种微妙,读者分明就要感觉到了,却在诗歌中踪迹全无。黑塞说,“写诗首先是个人的私事,是‘世界在自我个体中的反射’,是‘我’对世界的抱怨,是沉思,是自觉自愿的孤独……”人性软弱,又多情易怒,自15岁少年时期就患有抑郁症的黑塞,爱情来得迅猛也去得迅速。自己永远抵制不了被诱惑。读黑塞的诗歌,我不难感受到他内心的犹豫与煎熬,但现实生活中,黑塞却分明勇敢过人,于是我并不吃惊他留下那么多的裸体照片。山崖湖畔,柳树草垛,他十分乐意呈现,但可惜都是背影,说明他是有所保留的。这或许也是一种诗人的“留白”方式?

  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是:八十岁的黑塞与他的那只老公猫——波菲。猫在前边走,黑塞在后边笑眯眯地跟着。黑塞应该有几分羞怯,又深懂诱惑,这是黑塞诗歌传导给我的。黑塞擅长于人性的分析,他说,“对我的另一种指责,我自己也觉得正确,人们轻蔑地谈论我对现实的意义,不仅我的诗作,还有我的小画,都不符合真实,我认为现实是人们最不需要关心的东西,因为它足够讨厌!”他这样说着,他的诗歌努力表达着,企图把现实中最最隐秘的东西,以诗歌的形式,暗示给读者。这或许是诗人想寻求一种生活无奈的解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声音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街拍/目击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聚焦
   第A16版:专版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煎熬与顿悟
偷师《食鲜录》
新书推荐
残枝嘎响的人生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B02残枝嘎响的人生 2016-03-06 2 2016年03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