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3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娃家庭需求多样化
陆梓华
  在不少70后、80后的记忆中,跟着父母去“上班”的经历很难忘。三年级女孩家长章女士,学龄前是在妈妈单位长大的,因为父母都是同事,一起工作几十年,她也因此有了一群“发小”。她的妈妈在本市一家大型国企工作,“托儿所里的孩子大大小小都有,就像现在说的‘混龄教育’。没有老师教,大家一起相互教会了下棋、跳绳、拍球,一堆旧报纸还能玩半天。”章女士说,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夏天中午爸爸妈妈们趁着午休送来冷饮。相比之下,自己的女儿童年就要孤单很多。“如果现在我的单位也有托儿所,我就可以安心生二孩了,现在……还是算了。”章女士说,这是身边不少同龄朋友的共鸣。

  曾经在本市纺织系统一家企业工作的的陈女士如今已经当了外婆。她回忆,女儿小时候一到寒暑假,平时读的托儿所放假了,女儿就跟着她来到厂里的托儿所。厂里100余名职工,十几个孩子每天跟着父母早出晚归,由专人看着,玩玩玩具,做做游戏,大人省心,孩子开心。不过,她也坦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家长对于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托幼机构的要求也在日益提升。“过去,我们只要孩子吃饱穿暖,有人带就满足了,现在,家长对营养、安全、硬件设施、教育课程都有自己的主张。”陈女士坦言,即使女儿单位有托儿所,她也情愿自己辛苦一点带外孙女。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生态上海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3·15专版
   第A15版:3·15专版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互动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4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汽车周刊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单位办托儿所需求不小门槛不低
企业办托幼机构盼扶持政策出台
有娃家庭需求多样化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7有娃家庭需求多样化 2016-03-09 2 2016年03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