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高寿志愿者
中国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下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可高式熊这位志愿者,非但不计名利、得失,而且还自掏腰包倒贴,可谓“另类志愿者”。
泌尿科专家戴胜国,退休后专攻中医,免费为病人推拿,治愈了不少让西医摇头回绝的疑难杂症。92岁的高式熊与72岁的戴胜国一见如故、一拍即合,两人商量着撷取108句中医原理,请书画家书写,办个展览,叫做“医艺相融,融古烁今”。这对老医生和老书法家,为交流迸发的创意兴奋不已。可戴医生有点担心,书画家们都愿意参与吗?是不是要开出天价稿费啊?高老胸有成竹,“稿费我来出,我请他们写!”他拟了一份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为主的名单,一个个亲自打电话过去,然后让人把要写的句子、稿酬一并送上。书写者中,60-70%是有偿的,每幅最低1000元,最高2万元。这趟志愿者,做得代价可真够大的!
其实,为艺术当志愿者,高式熊早在二三十年前就行动了。当意识到越来越多的老一辈艺术家渐次凋零,再不抢救他们的绝技就来不及了,他便向上海市文化局提交了申请,希望尽快成立上海艺术沙龙,让老艺术家们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喝喝茶,交流交流,后辈可以记录下他们的宝贵经验。当时,他自己也已快70岁了,但还自以为不在“老一辈”之列,还可以为老一辈奔走做点事情。申请很快批了下来,沙龙一度组织了不少书画艺术活动,吸引了大批老艺术家。
至今还在津津乐道的,是当代工艺大师“朱老五”的绝技。“朱老五”大名朱炳文,是一位工程师,业余时间热衷于养虫、做虫罐虫筒,也做笔筒、茶叶罐。为了做这些小玩意,他甚至买了一台车床摆在家里,可见痴迷投入的程度。再精巧的物事,都不需要图纸,他就凭感觉信手做来。定做好的物事,请大画家唐云在上面刻字画,高式熊也帮他刻过。他做的物事,都是独一无二的,每只成本就要几千元。但他从来不卖,只是送送要好朋友。有个朋友把他送的物事卖了,他发现后,执意买回来,不让自己亲手做的宝贝在市场上流通。“这样的能人,要创新好物事,太便当了!现在寻勿着了!”令高式熊得意的是,“朱老五”是听说有这么个艺术沙龙自己找上门来的。西泠印社2011年秋季拍卖会有“中国首届明清竹雕专场”,其中有一件拍品即为唐云、徐素白、朱炳文合作的竹雕虫罐。这样的艺术沙龙,高式熊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前后主持过三个,有的走上轨道后他却被人踢掉了,有的赚到点钱就解散了。
他总结教训:“对老艺术家要尊敬,不能当商品用,剥人家的皮,哪能做得好?”
88岁那年,高式熊做过一次特别的个展:他的30多幅书法精品在嘉定华勋画院展出。篆、隶、行、楷各体无不炉火纯青,尤以小篆最为精妙。其中,有他从未写过的大字,如四尺整张只一个篆体“寿”字。
展品中,有一套形制精妙的仿明式八珍壶(提梁壶、直壁壶、六角壶、石瓢壶、方斗壶、井阑壶、半月壶、扁方壶)最引人注目——由米寿书法家高式熊以篆、隶、行、楷书李白诗句,宜兴紫陶工艺名师韦琪镌刻。这是旅美画家蔡立群设计的成套名家书画精品珍藏壶,起始于朱屺瞻的百岁寿壶,全部完成将是30位名家、30套珍藏壶,被誉为“世纪杰作”。
“耄耋参得金石寿,于今铁笔更宜坚。”被朋友戏称为“90后”的高式熊,依然声如洪钟、腕力过人,手不颤、眼不花,潇洒游艺海。
黄山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上山一律免费。有人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呢?得到的回答是:不免,高式熊除外。
2010年春天,天都宾馆老总去镇江接高老到黄山,黄山市市长慕名上山拜见高老。当天,高式熊就应邀刻了一方章:烟波渺茫。这一次,他游了梦笔生花、始信峰、猴子观海、排云亭,走走停停,不坐轿子,饱览大好河山,成为黄山登山者中最年长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