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09年,上海对福彩公益金的资助方式作了创新性探索,引进了公益招投标和公益创投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并启动了“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鼓励和扶持了多个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和民生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其中,“成长伴我行”和“青少年教育服务”项目在福彩公益金的支持下,为困境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之路上洒下阳光。
“成长伴我行”与困境儿童同行
阳光彩虹社工师事务所位于金沙路418号嘉定镇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的二楼,据项目负责人注册社会工作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晓冬介绍,“成长伴我行”项目开展至今已有4年,该项目结合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力量,为嘉定镇辖区内120户有需求的困境家庭提供服务,每年人均享受服务16次。项目通过开展“成长伴我行”牵手助学、亲子联谊、生涯规划培训、艺术类兴趣班等服务,给予学生情感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成长伴我行”项目的帮助对象都是来自特殊家庭的孩子。或是父母分离、或是亲人身患重病、或是经济上处于困境。生活上的苦难让孩子们普遍更早熟,但这样的早熟,往往是敏感而脆弱的,有的孩子胆小自卑,有的孩子沮丧易怒,更多的孩子表现出让人心疼的成熟。而项目的社工和志愿者们,则在这里扮演了亲切的“哥哥姐姐”角色,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的难题、缓解学习压力。通过“成长讨论课”,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正确认识自我,学习管理情绪,尊重自己,尊重他人。通过暑期兴趣课程,带领孩子们领略艺术的魅力,学习的快乐,表达的舒畅。通过素质拓展训练营活动,学会在沟通中相互理解支持,彼此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社工和志愿者们亦师亦长,用悉心的教导、温暖的陪伴,播下了爱与希望的种子,让自信、善良、智慧、坚韧的优秀品格,顽强生长。这群年轻的社工将挚诚之心化作春雨阳光,给困难家庭带去关怀宽慰,陪伴孩子们健康欢乐成长,让每一支最普通的绿萝,都长出枝繁叶茂的未来。
让远离家乡孩子感受都市温暖
在上海市青浦区蓝天民办小学,下午四点本应该是放学时间的空荡校园,却笛声悠扬、笑声朗朗。竹笛班里,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将一曲《金蛇狂舞》吹奏得有板有眼、热闹喜庆。
趣味数学、趣味英语、青春期课堂、童谣故事、绘画等特色课程也在同时进行,热烈互动的课堂、笑语亲切的老师、自信积极的学生、五彩斑斓的色调,都在展现着与平时课堂不一样的活力与精彩。
原来,在蓝天民办小学进行的,正是青浦区盈浦街道社工站2014年的公益招投标中标项目——青少年教育服务。社工站通过精心的项目调研与组织策划,以辖区内300名单亲、困难家庭的青少年为基础,合理利用有限预算,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内容:暑托班、寒托班、晚托班,让他们放假、放学后不再“流浪在外”,为他们提供安全的功课、阅读场所;特色课程、兴趣班,培养学生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主题活动、社区服务,为单亲、困难家庭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亲子交流互动的机会,培养孩子们的人际沟通能力;育儿主题课程、专家家长课堂,促进家长与孩子的相互理解、共同成长。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大城市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城务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上海,流动人口高达几百万人,其中大多数人来自农村,随之而来的适龄流动儿童数量已超达几十万人。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长,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服务,有着紧迫而重要的社会意义。
2012年至2014年,在福彩公益金共计72万多元的连续资助下,青浦区盈浦街道社工站完成外来民工子女关爱服务项目、贫困农民工子女助学成长服务项目、青少年教育服务项目共计超过1.1万人次,服务了辖区内1800余名青少年。
同一片蓝天,多一份关爱,让困难家庭的青少年享受到同等的教育、关爱和重视,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社区氛围,让孩子们专心致志地学习,无忧无虑地生活,乐观向上地成长,青浦区盈浦街道社工站在福彩公益金的帮助下走出了成功的一大步。
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