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体汇/话题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一个“有料”的选手
华心怡
  奥运年,盘旋中国上方的空气,也变得凝滞起来。

  对于个人来说,能不能去奥运,是个大挑战。对于团队来说,去了奥运带回怎样的成绩,更是压力如山。这座山,在钻石联赛上海站中可见其重。

  国家队为大。比赛前两日都有例行的赛前发布会,一般都是由国内外选手混搭组合。加特林、梅里特这些奥运冠军都来了。但中国队阵中最受关注的百米飞人苏炳添,上海媒体最关心的本地选手谢文骏统统不见身影。赛前约专访,国外明星一约一个有,而中国选手只有张培萌一人应承。倒也肯说,内容却多见消怠,“大家不要报太大希望。中国队4×100成绩好,运气的因素太多。奥运会,基本没戏。”张培萌是性情中人,更关键的是,“我应该很快就要退役了。”

  混合区采访,问答简短,没有新意,大多是陈词滥调的评说:“今天发挥不错”,“今天不太理想”。而夺冠后不得不参加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黄兴龙与第一次亮相的苏炳添也给出了场面上客套的说辞,“冬训效果不错……练了技术……对里约有期待”。他们,仿佛有一本教科书,如何答记者问。

  集体禁声,是中国队的惯常做派。从田径到跳水,无不如此。没有个性,是对界对中国明星的向来诟病。通性,源于个体的压抑。时代精神在变,成绩与金牌,一次次被强调“不重要”。那么,“不要与陌生人说话”的奥运前奏默契,是否也可以被打破。做一个“有料”的运动员,才是综合素质提升的切实表现。

  台上的加特林谈笑风生,他是摄影记者的宠儿。老记们低声交流:“拍他最爽气。一看到照相机,他立即表情十足,张张都是好照片。”          华心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阳光天地
   第A09版:阳光天地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专版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广告
贴心 360度无死角 推广 58个站台变跑道
做一个“有料”的选手
划出一道黄色闪电
兄弟同心 其利断金
新民晚报文体汇/话题A13做一个“有料”的选手 2016-05-15 2 2016年05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