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主办单位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说,今年的火爆场面有点出乎意料:“招聘会结束的时间比往年延长了一两个小时,来求职的残疾人大学生数量增加了近2倍,招聘企业收下的简历数也比去年增加了1/2!”最让大家高兴的是,上海市5大国企集团首次组团定向招录残疾人大学生。
国企向残疾人敞开大门
一个摊位前同时有三四十个求职者排队,有这么大吸引力的,究竟是什么企业?记者凑上一看,原来是申通地铁、电气集团、光明集团、百联集团、建工集团这五家大名鼎鼎的国有企业集团。第一次组团参加招聘会定向招录残疾人大学生的这些国有企业,拿出了电子商务、财务、档案管理、平面设计、人力资源、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等各种中高层次的岗位。
百联集团的人事部门负责人说,以前下属企业虽也有零星招录残疾人,但数量不多,而且基本是低端岗位,拿出这么多层次较高的岗位还是第一次。经过现场面试100来个求职者,16个岗位中的1/3已经达成初步录用意向。对于招录残疾员工,集团员工都比较欢迎,也愿意在未来的合作中关爱残疾同事,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国有企业应该有这个胸怀回报社会!”
光明集团携旗下17家子公司联袂打出招聘公告,推出的岗位不仅适合残疾人就业,如西点制作、室内软件设计、广告设计、电子监控等,而且待遇不错,月薪普遍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因此也吸引了众多求职者。
残疾人走上高层次岗位
国有企业在本届招聘会向残疾人敞开大门,离不开市国资委的大力推动,更少不了政策支持。2015年下半年,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资委、市公务员局、市残联等7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实施意见》,其中规定“国有企业安排残疾人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应根据行业特点,选择符合残疾人就业、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工种和岗位,主动招录残疾人就业,并订立劳动合同,实行同工同酬。”
正是因为政策给力、落实得力,本次招聘会成为举办10年以来最火爆的一次,不仅应届毕业生都来了,历届毕业生也有很多从工作岗位上请假前来参加,希望提升自己的就业层次。令大家高兴的是,招聘会还传出一个好消息,继2014年上海市级机关首次定向招录残疾人公务员以来,上海继续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试点专项招录残疾人工作。今年,全市还将推出11个公务员职位、22个事业单位岗位,经审核、笔试、面试,目前已有部分残疾人考生分别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体检考察环节。
残疾人公务员“不是梦”
2014年首批成为上海市级机关公务员的王任杰,现在是上海市政府办公厅的一位工作人员。这位曾在三届残奥会上获得三银一铜奖牌、并打破世界纪录的“游泳王子”,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一次重要转型。
他回忆说,能与健全人参加同样的公务员招录笔试,走上市政府办公厅的工作岗位,这既是从制度上对残疾人的一种认可,也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中的一个突破。虽然一些第一次接触的工作对象在看见他缺少一条手臂时都会本能地愣一下,但大家都很尊重他,有时看到他手上东西比较多的时候,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但也不会硬要帮忙——在王任杰看来,这种平等的态度正是文明的体现。
王任杰回忆进入市政府办公厅工作的过程时说,他最兴奋的时刻,不是得到录取通知,而是得知残疾人可以报考公务员消息的那一刻,因为,“我一直相信会有这么一天,但是不知道这一天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让王任杰梦想中的“那一天”成为现实的,是2014年实施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带来的改变。这一《办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进行统筹规划;应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促进残疾人就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均须按照在职人数1.6%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对符合其招收、招聘条件的残疾人,应当录用。
自201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王任杰”走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这体现了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上海助残周期间送给上海残疾人的一份厚礼。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