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徐汇区湖南街道首次尝试以居民口述历史的形式,保存城市记忆、挖掘城市文脉、传承城市精神。自2014年8月起,湖南街道邀请陈丹燕、伍江、葛剑雄等多位专家开展口述历史可行性的论证,并以走访、座谈等形式征求居民意见。2015年3月围绕“一幢建筑(武康大楼)、一所单位(上海交响乐团)、一条马路(安福路)、一条弄堂(复兴西路44弄玫瑰别墅)、一个家族(张乐平)、一位名人(施平)”等“六个一”的湖南街道“口述历史”项目正式立项。2015年6月,口述历史项目武康大楼案例也正式启动。
武康大楼位于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始建于1924年,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外观为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包括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王文娟等。武康大楼作为衡复风貌保护区地标性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气息,对久居武康大楼的人群代表集中访谈,是为了打造社区归属感。陈丹燕、陈保平、沙永杰带领团队对武康大楼进行资料收集,并选取了10多位居民代表重点访谈,最终完成了武康大楼口述史的收集、整理和总结。
发布会上播放了口述历史武康大楼专题纪录片,展示武康大楼口述历史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和整合式记录,以及对十多位住户的采访实录。据悉,今后的口述历史项目将在武康大楼案例的基础上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留住城市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