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新民健康/热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度近视警惕眼球“疝气”
吴瑞莲
  ◆ 吴瑞莲

  眼球也会形成“疝气”吗?患有高度近视的朱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大的心病——斗鸡眼,竟然是因眼球内的疝气造成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毕燕龙主任医师表示,因高度近视多有眼部的病理变化,故将其等同于病理性近视眼或退行性近视眼。他建议,高度近视患者应定期在正规医院进行眼部检查,除经常注意视力变化外,还要注重眼部早期出现的任何其他异常现象,如闪光感、飞蚊症、视野缺损等现象。

  十多年前,朱女士的双眼开始向鼻下方偏斜,极大影响了外表美观和正常生活。虽然2013年她曾先后两次接受内斜矫正术,但术后好景不长,不到一年的功夫眼球便又从正位转成内斜位,朱女士对此苦恼不已。传统手术方法为何对她的斗鸡眼“束手无策”?为了找出答案,朱女士来到了同济医院眼科专家门诊,毕燕龙教授仔细询问了病情后,发现朱女士患有高度近视病已有40余年,度数高达2000度。毕教授介绍,正常成人眼球前后径大约为23-24mm,而朱女士的球径测量结果竟然达到30mm。在仔细分析眼部解剖后,毕教授大胆提出假设,眼球会不会像疝气的原理一样,由于球径过长无处容纳,便从结构较为疏松的外上方凸了出去,继而造成了传统手术难以矫正的内斜呢?头颅CT平扫验证了毕教授的推断,朱女士真的因为高度近视形成了眼部的“疝”。

  根据朱女士的病情,毕燕龙教授马上对传统外斜矫正术进行调整、创新,虽然患者内斜病史太久,内直肌已严重僵化,上直肌和外直肌因为眼球疝的缘故被牵拉得十分脆弱,增加了手术难度,但在毕教授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手术几经波折终于顺利完成。

  如今,朱女士的右眼已处在正位,眼球的外观和功能都基本恢复正常。朱女士除了每天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眼部肌肉训练,她正满怀希望的筹划着不久之后对左眼也进行斜视矫正术,从此告别困扰了她10多年的“斗鸡眼”。

  毕燕龙教授特别指出,高度近视的危害主要在于其并发症,由于眼结构异常、营养障碍可引起玻璃体、脉络膜及视网膜变性。而视网膜脱落也是高度近视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是其他人群的八倍或十倍。此外,因眼轴延长、巩膜伸长、生物力学异常作用可致黄斑变性萎缩及后葡萄肿,因视力低、调节辐辏功能失调也可导致弱视和斜视等。

  毕教授建议高度近视患者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除经常注意视力变化外,一旦出现闪光感、飞蚊症、视野缺损,视力进行性下降或突发下降,以及眼部酸胀,疼痛及夜盲等现象时,需引起警惕,及时就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电力专版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8版:好吃周刊
   第B09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0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广告
   第B12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上海启动“史上最严”民营医院自查
高度近视警惕眼球“疝气”
中医美容 以内养外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热点A25高度近视警惕眼球“疝气” 2016-05-19 2 2016年05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