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的山水是什么样的,那边的同胞好吗?宝岛,久违了!最近终于实现了有生之年的宿愿。在台湾走走看看。湖光山色和东南沿海诸省没有多大差别;人也一样,说上几句就自然融合了。旅游回来有些时日了,当时的振奋渐趋平静,可些许情景还让我时时想起。
去阿里山途中下起细雨来了,风也渐紧,气温很快下降。我那位太太是“林妹妹”,紧裹上衣蜷缩着,脸色苍白。到阿里山估计还得一个多小时,坚持下去定会感冒,而衣服在车子的行李库里。据经验要求司机中途停车,翻箱倒柜拿衣服是不可能的。又一会,实在挨不过去了,斗胆向导游提出请求,说话时心里十分惴惴,也不抱太多的希望。出乎意料,司机竟二话没说靠路边停了车,利索地下车打开库门,在几十件行李中翻找出我的箱子,等着我开箱取衣,再把箱子放回库中。雨下大了,他衣服湿了一大片,脸上淌着雨水。我十分过意不去,连连致歉致谢。他毫无愠色,笑着:“没事没事。”
上车,继续前行;我则一路不安。
到阿里山,我俩不想进山了,导游让我俩在一家茶室等候。我们在茶室门口的条凳上坐着,心里怯怯的,生怕被驱赶,这是人家的营业场所啊。一会被里边的老板娘发现了,说那边冷,去柜台前坐,喝点茶,并一再声明不要钱。她给我们沏上茶,介绍高山茶的特色,也介绍这里的风土人情,纯是聊家常。我拿出随身带的龙井茶,她大大方方地取一点泡上一壶比较品尝。老板娘好客健谈,说了不少苏杭的茶叶和景点,也知道上海的东方明珠城隍庙。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好像很熟悉的老乡了。
想吸烟,打火机忘在宾馆里了,出门走向旁边的店铺。外面小雨依旧,我边走边问边做着打火的手势。几个店铺都没有,正要走下石级到下边去看看。忽然背后有人在呼叫“爷叔爷叔”,在这举目无亲之地谁会呼我呢?我只顾走。又是“爷叔爷叔”,声音是跟着我的。回头看,一位中年男子扬着打火机向我招手说:“下边也没有,这个你拿去吧。”我给他钱,他摆摆手,临别还嘱咐小心脚下,滑。我接着打火机呆呆地看着他走进店铺。
一路上,导游推介一些当地土特产,在他那里登记购买的可获得免费打包送达机场的优惠。
最后一天午餐时送货车来了,旅客们验收物品连同原有的零碎物件一起交给他们,装入纸箱捆好,贴上标签装车。有些没有在导游那里购的为图方便也将小物件一并让他们打包托运,他们同样热情服务,同样不收分文。人们感动了,道谢称许议论。
车在逶迤的公路上前行,两旁连绵的青山绿水,明明秀秀,似乎就置身在闽浙景区。不觉山川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