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朱云忠
  朱云忠

  转眼,党龄已经41年了。

  那是1975年春,大兴安岭积雪开始融化,这个人类高寒禁区迎来了建设者修路架桥的黄金季节。要在百多天的时间里完成上级下达的筑路任务,困难重重,压力巨大。刚进入五月,呼中区筑路二处就召开了干部职工筑路大会战誓师大会。所有干部、工人背起铺盖行李开赴筑路会战第一线,在浩瀚的原始森林深处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筑路生产大会战。

  在新搭建的帐篷里,一只由油桶改装的大铁炉子里熊熊燃烧着柈子,驱赶着帐篷里的寒气,在用小杆铺成的“床”上堆着各人的铺盖行李,潮湿的地上,几个高低不一的木墩子,就是我们的桌子与凳子,没有电灯。我们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窝窝头,加上没有油水的干白菜与土豆,条件简陋,生活艰苦。

  当时我是筑路二处政工组的宣传干事,我的任务是编印《筑路战报》。《筑路战报》发到筑路二处所属各连队和各部门,同时发往上级宣传部门和《大兴安岭报》,广播电台。报纸的采访,编辑,刻印,发行仅我一人。《筑路战报》主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领导指示,报道和交流会战情况,报道先进人物与先进事迹,以此鼓舞人,激励人,振奋人们大干社会主义的精神。我带着全部家当——钢板、铁笔、蜡纸、油印机和几大叠8K白纸,加入了会战队伍。

  我因陋就简,觅来了两块铺板,既当床又当工作台。晚上,把铺盖往上一翻,点上蜡烛就可以写稿刻蜡纸。在帐篷的一头,用铁锹铲平了一小块地,铺上麻袋,放上油印机就是“印刷所“了。我白天跑工地,每天十几里路来回穿梭在几个工地采访,晚上编稿刻蜡纸,两到三天出一期报,压力大时间紧,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的觉。最艰苦的是刻蜡纸,昏暗的烛光,呛鼻刺眼的烟雾,眼睛被烟熏得又红又肿,几乎睁不开,我也不在乎,那时干劲十足,几乎是忘我地工作。不知不觉已出了近二十来期《筑路战报》。 

  会战进入关键阶段,上级要求必须赶在雨季前完成全部路基的施工任务。人们抢晴天,战雨天,白天黑夜连轴转,分秒必争。艰苦的生活,高强度的劳动,把人们折腾得面黄肌瘦,体力不支,极度的疲劳和困乏袭击着每一个人。艰苦之中见精神,这段时间,涌现出了一批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永挑重担,一心扑在生产上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我写的不少报道被《大兴安岭报》刊登,在电台里播放。身边人身边事,他们的模范行为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振奋了人们的精神,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这一年,筑路二处提前完成了筑路任务。这一年,《筑路战报》出了五十多期,创了历史纪录。这一年报道过的先进人物都被评为筑路二处的劳动模范,好几位成了呼中区的劳动模范。这一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十日谈

  在党旗下成长

  韩奶奶写出了数万字,记录她和秦鸿钧烈士的经历,明请看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生态上海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活动专版
   第B04版:健康E题/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不仅仅是“多数”
离赤道近在咫尺的国家
老侦察员的儿童团故事
共话平生
篆刻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北京四合院(速写)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016-07-06 2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