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是什么样的?作为区域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形态之一,2013年闵行区启动了首轮“新优质学校创建”活动,旨在以“新优质教育”实践为着力点,以内涵发展项目实践为载体,以集群创新为途径,扩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让越来越多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优化教育新生态,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向高品质教育发展,实现“让闵行的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宗旨。
比如平南小学,普及的特色课程有口琴、泥塑、形体、围棋、网球等。学校树立了“零缺陷”服务品牌。校长张小娟说,从学生人格成长来说,要求老师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高度负责精神,认真关心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避免产生对学生人格成长的人为伤害,尤其是对待有些原本就很脆弱,很容易自卑的孩子不经意中的伤害。
比如罗阳中学,以“明礼修身”文化统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校长王立英说, “明礼修身”教育有引经据典,也有时代的创新,是传统美德传承和时代发展要求的融合,大家在一起学习生活,明事理,讲礼仪,守规则,学生们的心情更舒畅了。
如今,闵行区首轮“新优质学校创建”活动已接近尾声,第二轮项目研究也即将启动。区教育局局长王浩说,新优质学校创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区域初中学校“办百姓家门口好学校”的信心和能力。为此,区教育局又制定了《持续推进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方案》,以“新优质教育”实践为着力点,以内涵发展项目实践为载体,以集群创新为途径,拓展教育公平的深度,实现“新优质学校”的新一轮发展。王浩表示,闵行区将稳步扩大新优质学校数量,到2019年末,覆盖本区公办初中学校的50%,社会对教育满意度测评达到90%以上,逐渐在区域内形成一批整体办学质量高或有鲜明特色的“家门口好学校”。
“新优质学校要努力做到不靠生源、靠师资,不靠政策、靠创新,不靠负担、靠科学。”前来参加闵行区展示活动的市教委副主任贾炜指出,新优质教育要杜绝学校之间比拼成绩,不要依靠刷题来提高学业成绩。而是要在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学生学习品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