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纸上,用紫甘蓝给白纸上的“蝴蝶”上色,再把柠檬汁和小苏打溶液当成“墨水”,为蝴蝶勾勒出花纹;在红色颜料中滴入适量“神奇溶液”,再把白色棉布浸入其中,神奇的是,白布取出,几乎没有被染上颜色,原来,这是溶液中的“染料转移抑制剂”发挥了魔力。活动现场,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戴上护目镜,穿上工作服,通过实验探索日常用品对环境的影响。有意思的是,担任志愿者的多伦多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大二女生王馨乐,曾经是该活动的“小粉丝”。小学三年级时,她在上海科技馆游玩时偶遇这个活动。在“污水处理”实验中,她被活性炭使污水恢复澄清的神奇一幕吸引住了,从那以后,她渐渐发现化学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
据悉,“巴斯夫·小小化学家”自 2002年首次登陆中国以来,参与人次已超过16.8万。今年,巴斯夫推出了网络实验室游戏中心,让更多小朋友有机会感受化学的魅力。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