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1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画家的藏画:谁是谁的热爱?(下)
曾焱
■ 马蒂斯收藏的德加作品《梳发》
  ◆ 曾焱

  多变的马蒂斯

  不止一部回忆录里提到毕加索和马蒂斯在1910年后逐渐失和,但在展览的马蒂斯藏画中,我们却看到不止一幅毕加索作为私人礼物的馈赠。两个大人物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简单,是对手、目标,也还是朋友。

  1941年,巴黎“二战”沦陷期,移居法国南部尼斯的马蒂斯将自己一幅素描送给身在巴黎的毕加索,致谢老毕帮他照护滞留巴黎城中银行金库的财产。一年后,作为回赠,出手大方的老毕把自己两幅立体主义肖像作品《多拉·玛尔》送给了老马。这两幅画被马蒂斯挂在他租住的尼斯雷吉纳旅馆的房间里,和那段时间他拥有的塞尚、德加和库尔贝画作在一起。

  马蒂斯的收藏习惯和弗洛伊德、德加不太一样。他的眼光和趣味总在变化,并在自己进入新的风格变化时寻求不同的画作,所以他的收藏数量很小,并极少长久保存藏品。他频繁和经纪商交易,就算曾经不计代价得来的画作,如果为了买进他更喜欢的新东西,或者仅仅为了获利变现,他也舍得出手卖掉。展览中有一幅从私人藏家手中借展来的高更——《耳后戴花的年轻男子》,是马蒂斯1900年从巴黎著名画商沃拉尔手中买来,那个时候他还没有足够的钱,为此不惜分期付款,据说还典当了他送给妻子的结婚戒指。高更此作画幅很小,画的是他1891年第一次去到塔希提岛时认识的一个土著朋友:年轻男子面目英俊而单纯,在耳后别了一朵白色栀子花,和他的褐色皮肤、粉红衬衫和黑色领结,以及后面的蓝色背景形成丰富层次。马蒂斯看到这幅画时,被它的色彩和线条迷住了。他那一时期的绘画也从中受到影响。但到了1908年,他便准备出让当年千方百计得来的这幅画,试图用它去交换雷诺阿的一幅慵懒的女人像。到1915年,他终于卖掉了这幅高更画作。

  另一个故事是1899年,当马蒂斯在沃拉尔的画廊里第一次看到塞尚的《三浴女》,他立刻对自己刚付钱买下的凡·高那幅《阿利斯康墓地》兴味索然。

  刚搬到尼斯的时候,他手头窘迫,但仍然倾囊而出,200法郎买了一幅塞尚的画,而当时这是他和妻子一个月的全部生活开销。当然,这幅画后来也被出售了。

  德加的《梳发》是马蒂斯保藏时间较长的一幅。这件作品本身也有点传奇性。1918年,伦敦国家画廊曾经从巴黎那场德加拍卖专场买下了这幅画,后来觉得画质粗糙,又从馆藏中清理出去了。马蒂斯很快从经纪商手中买到这画,一直收藏到1936年,才通过儿子皮埃尔在纽约开的画廊转手出去。有意思的是,买它的下家仍然是伦敦国家画廊,时任馆长克拉克亲自选中了它。

  马蒂斯在拥有这幅画的16年里,从来没有谈论过它,但伦敦国家画廊的专家认为,马蒂斯二三十年代的室内画不排除受到德加这幅画作影响,比如对织物的描摹,对橙色和红色在画面中的大胆使用。他们展示了一幅从伦敦泰特美术馆借来的《漫不经心的阅读者》,是马蒂斯1919年的作品。而在差不过同一时期,他买了德加的《梳发》。

  当然,没有任何一幅藏画可以比得上塞尚的《三浴女》在马蒂斯心中的位置。它对马蒂斯的艺术带来了本质的改变,让他学会“像雕塑一样绘画”,并且这种影响持续一生。1936年的时候,马蒂斯说:“37年来我一直拥有这幅画……我从中找到了我的信仰,也获取了韧性。”

  画家的“粉丝”情结

  展览中有幅安格尔的油画《鲁杰罗拯救安吉利卡》,是德加最心爱之物。画题取自16世纪意大利诗人阿里奥斯托名篇中英雄屠龙救美的情节,安格尔以此在1819年为卢浮宫画了一幅大画,但也许是这个宏阔场面的文学题材同时可以让他展示在绘画女性裸体方面的卓绝,后来他接连又画过几幅同题。德加拥有过的这幅,曾经属于安格尔密友弗雷德里克·雷塞的私藏,此人做过卢浮宫素描馆和绘画馆负责人,是名望极高的一位学者,去世后收藏被拍卖,德加不计代价地拍得了这幅久慕的画作。出于对安格尔和这个画题的景慕,德加后来又设法购藏了一幅构图完全相同的安格尔素描,现在哈佛大学博物馆收藏。在艺术史上,德加的舞女被认为和安格尔伟大的素描有一种承接关系,看来也是有据可循。

  对德拉克罗瓦的画,德加同样狂热地渴望拥有。德拉克罗瓦年少成名后,几乎就直接站在了以学院派安格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的对立面。1855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他和安格尔各拥一个独立展厅,有点像是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对擂。

  而德加却偏偏同时是他们两个人的“死忠粉”。他开始收藏时,两位大师都还在世,他几乎利用一切人脉去寻找购藏两人作品的机会。他一生购藏的德拉克罗瓦作品仅油画就有15幅之多,更不用说其他色粉、素描和稿图。用自己三幅色粉画换得的《史温特男爵》,是德拉克罗瓦最优雅的全身肖像系列中的名作。德加曾在家中将此画与安格尔的那些优美的肖像作品放在一起,不知是否刻意为之。也许从两个对手看似无法兼容的技法和观念中,德加恰好找到了自己所要的。这幅画最后的结局也有戏剧性:1918年,德加的私人收藏被拍卖时,与伦敦国家画廊直接叫价争夺这幅男爵像的是巴黎卢浮宫,而伦敦国家画廊最后志在必得之势,可能和画里浓厚的盎格鲁元素有点关系:德拉克罗瓦画了一个巴黎社交圈里的花花公子,他的打扮和身后花园却完全是英范儿;另外德拉克罗瓦一直很喜欢英国19世纪画家托马斯·劳伦斯的肖像画,为此1825年曾到伦敦拜访,回巴黎后就画了这幅肖像。

  被德拉克罗瓦仰慕的这位劳伦斯爵士也在“画家之画”的展览清单中。后半部分,他和另外两位英国古典绘画大师——沃兹和雷诺兹成为主角。但也许是英国绘画在17~19世纪始终无法和意大利、法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相比,作为英国之外的观众,对这部分内容稍感平铺乏味。他们的收藏偏好大都指向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米开朗琪罗、提香、拉斐尔,或稍后荷兰画派的伦勃朗和佛兰德斯画派的凡·代克。

  在展览的末尾,凡·代克和他“提香房间”的故事看起来是接近完美的。在画家去世后,他的收藏清单里共有19幅提香画作,它们大多是人物肖像,美而高贵。这些藏画意想不到地在凡·代克后来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是他在画室里临摹的母本,也成为他在那个时代出人头地的资本。1627年,当法国路易十三王朝的摄政太后玛丽·德-美第奇到安特卫普造访凡·代克的画室,参观“提香房间”时,凡·代克的艺术人生在同时代人的眼里达到了巅峰。他和提香分享荣耀。人人都爱提香,不是吗?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跨界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画家的藏画:谁是谁的热爱?(下)
唐山抗震救灾亲历记
西路军幸存者备忘录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B05画家的藏画:谁是谁的热爱?(下) 2016-07-17 2 2016年07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