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亲戚即将从瑞典回国,问我,可有什么要捎带的?当下托他帮忙买件薰烛摆件,除此,无它。我要的这种薰烛摆件,属小装饰品,折叠起来装入包装盒不过一副扑克牌大小,也只能放半块护肤皂大小的圆形薰烛,设计却很有些意趣——放着薰烛的底座中间插上一根金属小棒,撑开一组折叠伞式样的金属片,架在小棒上,好似个伞篷,然后在这些金属片上再钩上麋鹿、小狗形状的金色装饰片。点上底座内的薰烛,随着热空气渐渐上升,与周围冷空气相互作用,推动金色装饰片慢慢转动起来,好像旋转小木马,在光线折射中,又晶晶发亮得像个充满童趣的梦。原理不复杂,价格也不贵,但很让我喜欢。
其实之前去过瑞典两次,也曾买过此物。当时是在为朋友挑手信时看到的,立刻就喜欢上了买下三件,两件送给气场相近、爱好相同的朋友,一件留给自己玩。后来结识一位新朋友,彼此甚聊得来,看到我这个摆件后爱不释手,我便送给了她。因为实在是喜欢,我始终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再给自己买一件。
关于手信,我素来如此——总是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喜欢,若是,便买下,也一定不忘给自己买一份。就比如,在瑞典哥德堡休假时买的那三个薰烛摆件。而见到一些有意趣的、能让自己欢喜的小物,也总想到心意相通的好朋友。所以,总不会单买一件。
也许你看出来了,我有那么点点“固执”:我送给朋友的手信都必须叫我喜欢,为的是这些东西能匹配我的情意。若我都不喜欢,如何寄望你们喜欢?若我喜欢你们不喜欢,至少于我是饱含诚意的。若两厢都喜欢,则缘分,则美好。而我送出的手信也确然都是我所喜欢的,所以我也想讨自己的欢喜,想自己也藏有一份。
每当想到我和朋友各自拥有一件某物,尽管未必一模一样,也未必有多昂贵,但其中承载着彼此之间的那种心气相通,总会让我觉得特别幸福。每当某个朋友发现了这点后,我总像那个躲猫猫游戏中最后被找到的孩子那般禁不住小小得意:哈,终于被你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