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国庆期间高速公路通行免费的机会,决定去完成一个多年没有实现的承诺。我们也是在“文革”后期,才陆续知道外公丁晓先早年参加了革命活动。1976年外公在南京病逝,在叶圣陶先生接连来的两封信里,告诉了我母亲一些外公早年的壮举,着实把我们惊着了。外公1925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经董亦湘介绍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在潘汉年的回忆录中看到他和潘汉年在同一个党小组。外公参加了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就任临时政府成员。
后来母亲告诉了我,有人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看到了外公的名字。她希望我能去看一下。当时的母亲已经病重,自己已经不能去了。就是为了证实一下国家和党对于他早年壮举的认可。
我们这次住的距“南昌八一纪念馆”不远,纪念馆九时开门。九时不到,门口已有参观者排队了。入得馆内,只有我知道,我与一般的参观者有些不同:我是带着母亲的嘱托来还愿的。
我仔细看着展览,外公的名字一次次出现。我还注意到,展览中两次提到“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成功。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成功,提示我党可以自主主导武装起义,并能获得成功。外公去南昌参加了南昌的武装起义,是受上海中共党组织的委派去武汉国民政府汇报“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工作,行前陈独秀、周恩来和罗亦农还约见了外公。陈独秀指示到汉口向瞿秋白同志报告上海局势。到达武汉后,国民政府委员会请外公去作了关于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和市政府委员产生的报告。恽代英通知外公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作了上海工人英勇起义和市代表会议政府的意义的报告甚至在武汉街头都出现了欢迎的横幅。后来,“四一二”惨案发生。他回不了上海,留在武汉。四月下旬,外公获得了到会旁听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机会,还被指派为农政部代理秘书长,并和贺龙、谭平山同一车厢从庐山回到南昌,入住江西大旅社(起义指挥部),作为上海市的代表参加了南昌起义。8月1日革命委员会成立,外公在吴玉章领导下的秘书处任秘书。起义军离开南昌前,受革命委员会成员林祖涵令,负责看守江西省银行库房的工作。革命委员会交由秘书厅发布的文告和命令也由外公拟稿。
我是在军人家庭里长大的。我们从小就会唱八一军歌。每到建军节就知道会放电影、会加餐。可我们不知道,外公也参与缔造了这支人民军队。回看历史,当年外公是商务印书馆的编辑,衣食无忧。投身革命就是因为信念,为中华之崛起。外人怎么评价我们无力改变。作为家人,我们没有给他应有的尊敬。甚至,在他生前都没给他敬一个军礼,表达一下敬意。
作为家人,我们为外公自豪。走在当年八一南昌起义指挥部——江西大旅社的走廊里,希望能看到您穿越时空站在那里。
我和母亲陪伴外公走完了人生的最后的路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打心眼里觉得:外公,我们欠您一个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