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范林格喜欢穿帽衫,看上去与同龄人没什么两样,但他却对叙利亚冲突各派别的进攻路线、已占领的地区以及被打败后丢弃的据点了如指掌。范林格从未去过叙利亚,连阿拉伯语也是通过YouTube网站自学的,但他却能趴在那张从小用到大的书桌前,用电脑绘制出一幅幅详尽的前线地图,再上传到社交媒体账号上共享。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这么做时,范林格腼腆地笑笑:“那里有世界上最混乱的战线,我要了解那里的形势,我喜欢做这件让自己感兴趣的事。”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种观念大概与范林格受到的教育有关系。他曾经就读的学校名为“魅力学校”,注重引导学生怎样思考、感受和“获取”,即怎样把想做的事付诸实践。范林格的母亲是心理学家,她也一向鼓励儿子自主思考。
范林格对中东局势的兴趣始于2011年,当时他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一档介绍中东政治动荡的节目,于是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时选择叙利亚内战作为主题。他从互联网上下载叙利亚地图,借助简单的电脑图画板工具,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各武装组织的活动区域。画一幅这样的地图通常需要花费数周时间,内容十分精确,范林格说:“我会在网络上关注叙反政府武装的社交媒体账号。如果他们宣称自己夺取一个村庄,我通常会等到其他信息源报道了同一件事,或者武装人员在网上发布了在那个村庄活动的视频,才会在地图上进行改动。”正因为如此,当范林格把自己绘制的地图上传到网络后,立即引来众多媒体和专业人士的注意,包括美联社、法新社在内的大牌媒体争相引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约书亚·兰迪斯认为,在他看过的所有反映叙利亚作战形势变化的地图中,范林格的作品是“最好用的”。
如今,范林格关注的不仅仅是叙利亚冲突各派的征战,连利比亚国民卫队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的交战、乌克兰政府军与东部顿巴斯民兵的对峙,都在他的“战争地图”上有所体现,用范林格自己的话说:“所有发生冲突的地方都是地图的关注对象。”在谈到地图的信息来源时,范林格说主要是通过推特、脸谱、YouTube等西方年轻人爱用的社交软件,与身在战区的人道主义救援人士或前线战斗人员直接沟通,赢得他们的信任并从他们那里获取最新战况。范林格称:“我想让大家知道冲突地带的动态状况,也希望能告诉准备去那个地区报道的记者们,哪些地区绝对不要涉足,哪些地区是危险的;还希望了解冲突各派在战略方面的发展方向。”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