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犯“晕船病”
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美国海军陆战队很喜欢F-4U“海盗”战斗机,它总能在最急需的时候出现。按照设计,“海盗”本该是舰载机,可一试飞才发现,它从航母上起飞没啥问题,想要在航母着陆可就麻烦了。1942年,一名试飞员驾驶“海盗”,在航母“桑加蒙”号进行首次起降,结果发现飞机高速落到甲板上后,僵硬的起落架减震器会让整个机身跳起来,一下蹦到拦阻网里去。与此同时,螺旋桨带起的气流还会使飞机在失速状态下发生翻转事故。
首支装备“海盗”的美国海军VF-12中队因此叫苦不迭,飞行员们在降落航母时普遍紧张,“海盗”在甲板上失控翻滚成了家常便饭,以至于大家形容“海盗”飞机有“晕船病”。据统计,“海盗”机令VF-12中队损失了14名飞行员,无奈之下,该中队不得不紧急换装起降性能稳定的F6F“地狱猫”战机,而被他们遗弃的“海盗”则交给海军陆战队,成为岸基战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登陆”的“海盗”一下子火力全开,成为美陆战队消灭日寇的“明星”,诞生出几支著名的王牌中队。
“堡垒”的苦恼
B-29“超级空中堡垒”是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重型轰炸机,是二战中吨位最大的战机。尽管外部攻击很难将B-29摧毁,但内部缺陷却时常令它面临生命危险。为节约成本以及降低自重,B-29的发动机使用镁合金部件,战史学家杰克·亨德林说:“就算一个高中生也有这样的化学常识:金属镁燃点很低,B-29用镁合金制造发动机,肯定是嫌自己活得太长了。”
发动机过热易起火的毛病,从B-29试飞之初就暴露出来,甚至酿成重大灾难。
1943年2月18日,波音首席试飞员艾伦驾机试飞,但结果是悲剧性的。起飞8分钟后,飞机的发动机起火,艾伦机组被迫尝试在波音机场紧急迫降,然而还未等飞机落地,火势就烧穿机翼主梁,造成机翼弯曲变形。燃烧的飞机撞向机场附近的肉联厂,艾伦机组以及地面的20多名工人丧生。
制造商对B-29发动机容易起火的毛病很清楚,但由于部队急需轰炸机,没有更多时间改进,只能匆匆给它配备消防系统了事。这套消防系统却让人放心不下,调查显示,在87%的起火情况下,它毫无反应。首批制造的96架B-29轰炸机,最终被检验合格的只有区区16架。就这样,B-29虽成为二战中的明星战机,但发动机起火也成为难以摆脱的“顽疾”,如噩梦般伴随它经历了整个二战。
“长得像敌机”
美军装备的P-51“野马”是公认的二战最强战斗机,仅在欧洲战场,该机就出动1.4万架次,击落敌机将近5000架,被誉为“战斗机之王”。可是,战史学家亨德林却指出:“不知是什么原因,P-51刚进入欧洲战场时,盟军飞行员却害怕使用它,这倒不是因为性能不稳定,而是该机的外观和纳粹德国空军的Bf-109战斗机太像了。”这种致命的“相似性”带来严重的后果,那就是P-51飞机屡次遭到己方友军高炮的射击。据记载,美国陆军航空队第一个进驻英国的P-51战斗机单位是第154观测中队,当这些“野马”飞越英国上空时,防空观察哨往往会将其判断为德机而拉响紧急警报,英军高炮部队则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射击,第154中队损失的第一架“野马”就是被自己人打掉的。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时候,连德军也会将“野马”误认为Bf-109,在与盟军轰炸机群混战后,常有被打散的德军战斗机寻形辨迹而来,飞到P-51“野马”旁边集合,结果当然让德国飞行员很伤心:这些“友机”一点不友好,在他们毫无防备的时候开火,不少德机就是这样稀里糊涂地被“野马”击落的。
鉴于初期的“野马”容易与敌机混淆,盟国航空兵约定,在前线服役的P-51一律在机翼上绘制亮黄色识别带,而生产商北美公司也特意在后期制造的新式P-51飞机修改气动外形,使之与敌机差异更大,盟军士兵这才放下心来。 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