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意大利举行了宪法改革全民公投,公投结果令总理伦齐大为失望。同日,奥地利也举行了大选。那么,意大利公投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意大利公投和奥地利大选结果将会有什么溢出效应?对明年举行的法国、德国大选有何影响?本版编辑特请专家做详细解读。
1
伦齐力推公投结果完败 民众不满经济复苏乏力
问:公投为何是这样的结果?这反映了意大利什么民意?
答:宪政公投被公众以多近20个百分点的结果完败,堪称是意大利朝野和百姓对伦齐改革倡议和政府执政表现投的不信任票。
就其主要成因,大致有四:
其一,欧债危机以来,意大利经济凋敝,复苏乏力,伦齐改革没有根本改变这种境况。近三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7%、0.1%和0.7%;公共债务长期居高不下,近三年持续高达GDP的130%左右;失业率高企,尤其是南部地区青年失业率令人咋舌,达到51.6%,成为民众倒戈的主要诱因之一;社会财富差异扩大、阶层差异固化。这几年意大利经过两次分配调整后的基尼系数超过32%。凡此种种,均造成民众对现实境遇的强烈不满。
其二,折射出民众对不断涌入的难民问题等的高度忧虑和民粹主义的上升。意大利是欧洲难民涌入的主要国家之一,数据表明,仅2015年进入意大利的难民就达到了32.4万人。随着民粹思潮的不断蔓延,民众对政府的移民和难民政策非常反感,认为其是意大利的严重负担,皮尤中心的民调表明:76%的意大利民众对欧盟以外的移民涌入深感忧虑,对政府移民政策不满的达到64%。
其三,意大利民众对上世纪法西斯独裁记忆犹新,尽管战后议会两院制衡常常造成政局不稳,政策难以有效实施,但人们已对此习以为常,民众对奠定当前意大利政治制度的1948年宪法依旧青睐有加。
其四,民众对伦齐高调带有作秀式的执政风格颇感厌恶,一系列政策失误也使其丧失了支持。
2
奥民众警惕极右翼势力 对欧盟发展持乐观态度
问:奥地利大选为何出现这样的结果?
答:在奥地利,支持欧洲一体化和对难民持开放态度的绿党候选人范德贝伦战胜了疑欧和排外的自由党候选人霍费尔,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
首先,奥地利民众对极右翼政党和势力保持了异常的警惕,展现了很高的政治理性。尽管奥地利选民对目前主流、建制政党的相关难民等政策充满了不信任感,以至于总统对决不是在传统的社民党和人民党之间展开,而是在非建制党派和人士间展开。但是,他们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成熟度。踊跃参与,投票率达到12年以来的新高,超过72%。
其次,奥地利民众对欧盟和欧洲一体化认同度历来较高。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的调查研究表明,自1994年加入欧盟以来,奥地利国内留欧力量一直占上风,今年4月和5月留欧派占六成,退欧派约占三成。
最后,近来奥地利经济、社会状况向好趋稳、难民政策趋于收紧,民众焦虑得到缓解。相较于去年秋季,奥地利民众对欧盟持乐观态度的提升比例达到了10个百分点,是所有欧盟国家中最快的。
3
两项结果欧盟喜忧参半 溢出效应象征大于实际
问:.公投和奥地利大选有何溢出效应?对法德明年的大选会有多大的影响?
答:同日举行的意大利宪政公投和奥地利总统选举的结果对欧盟来说可谓是“喜忧参半”。有着不同的后续结果和溢出效应。
意大利公投夭折不仅给其本身的政治、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也给欧盟和欧洲一体化添堵,增加了不确定性,但不应无限延伸和过度解读。
对意大利来说,近忧是:随着伦齐的正式辞职,需要重新选定总理和组织政府,不仅需要耗费时日,而且原定的改革计划无疑将中断和遇阻。本就不振的意大利经济复苏也将更加因之缓慢。还将使原本令人揪心的意大利银行体系高达3600亿欧元、18%不良贷款(占欧盟1/3)的缓解和处理增添变数,而以意大利第三大银行锡耶那银行为代表的意大利银行的危机加上意大利体量及其债务规模很可能触发欧元区新一轮危机。远虑是:此次公投的失败很可能使意大利很难在短期内组建一个稳定的政府。而反建制政党五星运动和极端政党北方联盟等国内反对党将因此获益,不仅使其得以呼吁提前大选,而且也增加了其在2018年大选问鼎权力宝座的可能性。此次公投的失败,长远来看,将使意大利经济、社会结构和体制改革将更加举步维艰。显然,意大利宪政公投带来的远虑远胜近忧。
奥地利总统大选中绿党的范德贝伦胜出,不仅让欧洲长舒一口气,赢得了欧盟领导人和精英的一片赞誉,不吝溢美之词。
其实就明年德、法大选影响来看,我认为,这两次选举的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象征意义和提振各自阵营的士气上。对疑欧和反欧的党派、民众来讲,意大利公投的落败是继英国脱欧后飞出的第二个黑天鹅,备受鼓舞;对支持一体化的党派和拥趸来看,奥地利大选的意义在于扳回一局,终于阻止了欧洲首个极右翼国家元首的诞生。双方打了平手。其实我们对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均不宜高估。真正的较量还是在德、法各自国内政党的政策理念的博弈、经济社会的状况和各类广受民众关注的危机如难民危机等的应对好坏上。
4
成就斐然危机有所缓解 欧洲一体化前景仍明朗
问:“脱欧”会不会成为流行病?欧盟会不会在不远的将来土崩瓦解?
答:随着英国公投“脱欧”成功和意大利宪政公投的失败,一时间,风声鹤唳,一脱成风,似乎已有60余年历史的欧洲一体化俨然走到尽头,欧盟行将土崩瓦解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一方面,目前欧盟和欧洲一体化确实正在经历上世纪五十年代启动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期,内忧外患,接踵而来。但另一方面,积极因素依然耀眼,一体化发展前景仍然可期。
其一,欧洲一体化已经取得的成就斐然,惠及民生;其二,经济复苏持续,一系列危机有所缓解;其三,欧盟治理机制不断升级、改造,相关政策改弦更张;其四,民众对欧洲一体化前景依然保有信心。
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欧盟和欧洲一体化的前景依然光明,尽管道路是曲折的。当然,这要求欧盟领导人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灵活运用政治技巧,不入欧式民主的窠臼,倾听民意,动员群众,深化结构改革。
相关链接
意大利宪法改革方案
意大利现行的宪法和政治制度有着二战后为防止法西斯独裁重演的1948年宪法的烙印,严重阻碍了意大利的结构改革:实行上下两议院制度,两院之间的权力完全对等,议案必须在两院分别通过方才有效。议会可以随时解散政府。造成每届政府的政党都很难在议会两院中取得多数席位,导致政府经常被解散并提前举行大选。二战结束以来的70余年间,意大利共经历了走马灯式的63届政府,以致意大利政坛一直处于极其不稳定的状态,难以作出深刻的结构性改革,拖累了经济和民生。伦齐认为政治的动荡是意大利无法解决根深蒂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他上台以来,力推包括劳工市场政策在内的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赢得了包括欧盟在内的来自外部的广泛支持,被视为是意大利改革的希望。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他倍感体制掣肘,加上意大利银行业不良贷款危机等经济问题亟待快速应对和解决。使他愈发觉得必须推进宪政改革,破除掣肘,提出:限制参议院权力,将参议院的议员数量由315名削减至100名,参议员的产生方式则由直选,转变为按照各大区人口比例,在各大区议会议员和市长中产生,提高行政效率。
其次,伦齐认为其前期改革政策尽管未能根本改变意大利的经济格局,但取得了不小的业绩,有赢得公投的投名状。本届政府共增加了65.6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从12.8%降至11.7%,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6%,居民家庭收入增加3.6%,居民消费增加3.3%,国家财政赤字从2.7%降至2.3%,出口额增加7.4%。民众会鉴于此份成绩单而支持其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