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服务”联通上图
有些读者也许并不知道如何找到上图的阅读资源,其实,整座上海图书馆就在你的手机里。没下载上图的APP没关系,智能手机里总有微信、支付宝、QQ、淘宝、微博等常备APP中的任一款,上海图书馆在此动了心思,目前实现了全覆盖。读者只要将坐标设置为“上海”,在这些软件的“城市服务——图书馆服务”里,就能直接联通上海图书馆。借书、还书、查书等基本功能,都可以在绑定上图一卡通之后进行便捷操作。
2013年,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读者证有效期延长至无限。2014 年,通过与市教委签署合作协议,全市中小学生电子学生证可直接作为读者证,上海图书馆及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服务人群不断扩大。截至去年,上图有效读者卡持有量已增长至410万张,也就是说,约每6个市民手里就有1张,办卡的年龄降低至出生第一天,不限国籍。有效读者卡的增长与便捷的“一卡通通借通还”政策密切相关,《阅读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服务体系成员总计256家机构、图书馆服务网点数达312个。这些中小图书馆如同毛细血管一样分布在城市的角角落落。
书刊流通稳步增长
近年来,全市的书刊流通量一直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16年的图书外借量同比增长5%,显示了广大读者对于“一卡通”服务的认可,提升了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利用率。在图书外借量上,浦东新区拔得头筹,嘉定区位列次席,闵行、杨浦、长宁紧随其后。
2016年,共有85.4万读者在上海图书馆及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借过书刊。年人均外借量为29.4册,一半以上读者年外借量超过13册。借阅量最大的读者一年借阅了2649册。
成人读者中,青年读者的外借量普遍高于中老年读者。文学、历史、地理、旅游、医药卫生类图书受到了各年龄层读者的普遍欢迎。青年人阅读经济、语言文字类图书的比例远高于中老年读者,老年人阅读红色经典读物、人物传记图书的比例则高于中青年读者。少儿读者中,小学学龄段的外借量远大于初高中学龄段。高中生阅读经济、工业技术等分类图书的比例较高;小学生在不同学科上涉猎更广,百科全书型的图书借阅量较大;学龄前儿童阅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图书的比例较高。
数字服务满足大众
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使得越来越多的一线城市市民没有较长的阅读时间,但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以往不能被利用的碎片时间得到利用,适应市民阅读形态的这一现状,上海图书馆于2015年4月推出了大众数字阅读的“微阅读”频道,让阅读产品满足读者阅读行为需求和实际使用场景需求。
另外,截至2016年10月底,采购的Epub格式电子图书(适合电子阅读器阅读的格式)已达近万种。2016年使用市民数字阅读的读者达到了3.19万,人均访问资源1.5种。
上图方面表示,市民数字阅读推广计划的要点是将上海图书馆的各类数字服务整合起来,将上海各级各类图书馆数字服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市民提供更为便捷、更有针对性的数字服务,继续寻找更多大众喜爱、适合手机阅读的资源,以数字阅读来推动全民阅读。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