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6日,上海的观鸟爱好者陈学军,在黄浦江的陆家嘴滨江段发现一只蒙古银鸥。它的翅膀上有一只翅标,上面的编码是AL86。听说这只“老面孔”又在上海露面,大家很是高兴。
原来,2013年5月28日,德国鸟类研究员Andreas Buchheim在蒙古国的繁殖地,为这只黄脚银鸥戴上翅标,上海距那里有2800多公里。它在每年完成繁殖以后,连续在三个越冬季来到上海越冬,分别是2014年的1月2日(陆家嘴滨江)和3月1日(炮台湾湿地公园);2014年12月16日和17日(陆家嘴滨江);2016年1月9日(陆家嘴滨江)。刚刚过去的冬季,是它第4次来到黄浦江畔渡过冬天。
由此可见,AL86的越冬习性相当稳定,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在上海,可谓是最“钟情”于上海的鸟。
最常见的鸟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遥远滩涂上的水鸟,大多是匆匆过客,公园、绿地、林地里的鸟,才是和我们共同生活的“邻居”。
在上海城区里,最常见的鸟类是白头鹎、麻雀、乌鸫和珠颈斑鸠,俗称“四大金刚”。根据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的观察记录,在本市6家公园里,共观测到白头鹎5000多只、麻雀3500多只、乌鸫3000多只、珠颈斑鸠2000多只。
更有趣的是,在这“四大金刚”里,最“勤劳”的要数白头鹎和乌鸫了。每天清晨,都是它们的叫声将我们唤醒。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