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车展首个媒体日开放,1000多家参展企业带来1400辆整车,其中113辆为全球首发车。电动汽车成为标配,互联网汽车方兴未艾,各家车企都向着智能化高歌猛进,就连AR虚拟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黑科技”也顺势“搭载”。“新民邻声”也首次搭台参展,展示本报新媒体生态,现场安装“邻声”APP还能获得精美礼品。
记者上午看到,本届车展的“打开方式”略有不同。戴上VR眼镜,披上“羽翼”,体验者忽左忽右“飞行”着。东风日产展台前人头攒动,一台翼装设备夺取了本该属于汽车的聚光灯。在VR翼装飞行项目中,体验者能模拟体验到从高山上一跃而下,穿越山谷、丛林、瀑布等场景,设备还将模拟出风、花香、流水等六大感官体验。此外,展商还在展台部署了VR设备,让观众戴上眼镜即可“试车”。更有车企带来了最先进的赛车驾驶模拟器,观众可以感受品牌赛车的推背感。
本届车展上共有159辆新能源车亮相,比2015年的103辆多出了50%以上。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发力不无道理,中汽协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50万辆,同比增速约50%,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
纯电续航里程高达116公里,而结合高效增程模式,车辆总续航里程可达768公里,开着电动车出城郊游也没问题。记者在别克展台看到,作为首款合资品牌国产增程型混合动力型汽车,别克VELITE5除了电动车的身份,还打造了智能物联网生态圈,如果通过电子围栏感应到汽车离家,智能家电就会自动关闭。
仪表盘被触摸屏代替,轻点几下就能获取实时道路信息,规划最佳路线,借助传感器,当汽车过于靠近道边就会报警,车主下车后还能用智能手机启动自动泊车……互联网汽车的“未来感”吸引不少参观者坐进车内体验,成为展会上人气最旺的车。近年来传统汽车的定义正在被打破,从以往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四化”转变,“未来汽车”是什么样的?或许可从上海车展窥见一斑。
“城市交通拥堵是个痛点,但开着互联网汽车,它就会收集拥堵路段、事故多发地段的信息,然后自动进行路径优化。”荣威展台的工作人员说,荣威首发的“光之翼”Visiong-E概念车拥有AR-HUD抬头显示技术、自主泊车、无线充电等“黑科技”。JEEP为中国市场研发的“JEEP云图”则搭载生物识别技术,让汽车“认人”。“云图只会为车主自动开启,还能自动调节后视镜高度、座椅角度等。”
不过,面对众多传统车企和互联网企业的跑马圈地,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施雪松认为:“互联网汽车不是一辆连在网上的汽车,而是跑在网上的汽车,除了传统动力引擎,它还有一个以数据为燃料的数据引擎。”随着移动互联、智能出行和汽车行业的联系日益紧密,新能源+互联网能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机会,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