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包推荐”
去年10月,毕业生小张在网上海投简历,希望找一份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在一家招聘网站上,他看到“汇软科技”正在招聘UI设计师,于是尝试投了简历。没过几天,他就接到了这家公司的面试通知。“对方说要岗前培训,培训完包推荐工作,介绍平均工资4000元—6000元的工作,高的能到8000元。”该公司告知小张,培训合格后,由他们推荐前往上海或外地相关单位从事UI设计师工作。
着急求职的小张不疑有他,即与“汇软科技”签下了一份培训协议,这也让他之后中了“求职贷”的圈套。
贷款有补贴
小张回忆,根据培训协议,他参加的UI培训班要支付学费19800元。记者在这份培训协议上看到,付款方式有两种选择:一是一次性全额付清;二是采用贷款形式,由第三方机构发放贷款。不过,小张表示“其实只有贷款一种方式,没有选择。”他说,“汇软科技”工作人员替他申请了贷款,“整个过程特别简单,输入了银行卡号、身份证号,10分钟里贷款办好了。”贷款之顺利,出乎小张的意料。
“一下子贷款这么多钱难道不犹豫吗?”对这个问题,小张透露,是“汇软科技”给出的生活费打消了他的戒心。他介绍,选择贷款对方将每月补贴学员一笔生活费,“我共拿了3个月的生活费,一个月2000元,总共6000元。主动给钱,我想不到有问题啊!”
这其中不难发现“求职贷”的套路。通过找机构放贷,打着发放生活补贴的招牌,在“汇软科技”操作下,小张稀里糊涂“被贷款”19800元。这家公司则轻轻松松赚到了13800元(减去6000元补贴)。
事后不兑现
培训中,小张渐渐发觉有些不对劲。“教的老师只会照读PPT,课后问他问题也答不上来,感觉水平连我都不如。”小张质疑培训班的师资水平,“汇软科技”工作人员却如此回答他,“花这点钱只有这样的老师,不要要求过高。”
经过12周的培训,今年年初,小张所在的培训班结业了。只是,当初对方说好的“包推荐工作”迟迟没有兑现,“到现在一家没有推荐过!”更令他着急的是,他已从今年6月15日开始还这19800元的贷款了,每月分期还款约1500元。偿还了第一个月贷款,工作却依旧“杳无音讯”。结业至今,小张多次联系过“汇软科技”,相关人员不是说“要等一等,没有这么快”,就是说“你可能要换个方向,UI设计现在不太好找工作”……“我们班级20个人,到现在一个人也没有被推荐过。”
6月初,小张的父亲张先生陪同儿子来到“汇软科技”交涉。“他们说让我去投诉好了!”张先生生气不已,儿子吃了个“哑巴亏”,因为事后他发现“包推荐工作”、“包分配工作”在培训协议中并未提及。
收费分三类
近日,记者以普通求职者身份联系到“汇软科技”方面。在表达了报班意愿后,记者咨询,培训后工作怎么落实?一位杨老师介绍,公司与多家用人单位合作,其中有一部分双方签订有人才协议,经公司推荐,学员可以免面试环节,直接进入签了人才协议的公司。如果这部分单位没有用人需求,他们会把学员推荐到其他单位,但是需要面试。这位杨老师振振有词,“我们现在事后统计,学员反馈是他们全部都已经就业了。如果是没有就业的话,那他们是在挑工作。”“那培训完是每个人都会推荐单位吗?”记者向对方求证,“是的,每个人都会被推荐。”
随后,杨老师又介绍起了目前UI培训班的三种收费,分为16800元(一次付清,没有补贴)、19800元(贷款,共补贴3000元)、22800元(贷款,共补贴6000元)。他表示,三种收费档次在教学上没有差别,发放补贴是考虑到来自外地的求职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经济拮据。
然而,小张的亲身经历远没有这位杨老师口中说的那么“美好”。培训结束几个月过去了,小张太想问,说好的推荐工作呢?
本报记者 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