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这篇小文的时候是龙年元宵节的上午。未能免俗,早餐吃的是芝麻汤圆,是从超市买来的半成品。昨天晚上看电视新闻,报道了好多上海人争抢“王家沙”手工做的汤圆的场景,感受到了某些“老上海”的那种微妙心情。机器做的和手工做的汤圆的味道究竟有什么不同,谁又能说得出个所以然?因为是元宵节,吃手工做的才显得像个过节的样子。如有客人上门,请吃的是特地买来的手工汤圆,仿佛也多增加了一点情分。
早几年,我们家过元宵吃的汤圆,是老伴亲手做的;端午节吃的粽子也是她亲手裹的,每年为此忙前忙后,总要忙上好几天。这几年经过儿女的劝说,加上她也年事已高,忙不动了,这才“一切从简”。不要说已经不做粽子汤圆了,就是中晚两顿饭,如果儿女不来吃,就我们老夫妻两人,也是越省事越好,中午常常就是下碗面,晚上有时烧点泡饭,蒸两只馒头(也是买的),像这样的冷天,只要能吃得暖暖的,就很满足。
写着写着,忽然连打了两个哈欠,有点倦意袭人的感觉。怎么搞的?哦,是了,夜里又没有睡好。记得昨晚是九点半上床的,头一挨着枕头,马上就睡着了,可是到了十一点多半钟的光景,忽然窗外又是几声炮响,不知谁家又在放爆竹,虽然放的人家不多,但一被吵醒,再想入梦,就不大容易,翻来覆去,脑子里一会儿想到这,一会儿想到那,越想越烦,小便也多了起来,刚才解过手的,怎么又有尿意了?
我们住的地方是在内环线外,不属于禁放爆竹的区域,小区里的人家凡有婚丧喜庆,多数要放爆竹,这也罢了。逢年过节,我们是做好了思想准备的。今年的除夕夜倒有点出乎意料,放得没有往年“结棍”,高潮是年初四接财神的那天夜里,炮声阵阵,此伏彼起,可以说是彻夜不息。对此我们也毫无怨言,现在的人对于钱财如此看重,也是大势所趋。可是到了初五夜里(应该说是初六凌晨),还是有好几家连续不断地放到天亮,也未免太不把别人的休息当回事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有强烈的发财愿望,无可厚非,甚至可以鼓励,但不要因此而干扰别人,更不用说是欺诈、损害别人了。发财讲文明,或者叫文明发财,这样说我想也没有什么得罪人的地方。
节后阅读报纸,有记者报道专家提议为了减少对空气对环境的污染,应该禁放爆竹。提议是好的,恐怕做不到,至少短时期内做不到。何妨先试行这一步:凡是在可以燃放爆竹的地区内,由各个居委会牵头,发动居民订立一个公约,对放爆竹适当地做一些不太扫兴的限制,譬如时间上有规定,晚上最迟放到什么时候,早上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放,起码让人家可以安稳地睡个觉,特别是春节期间还在上班的人,他已经够辛苦的了,你难道就不能体谅一下。
还有,放爆竹的地方集中一点,不要到处乱放,这样第二天清扫起来也比较便当。
再一想,或许这也是我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又很困难的“馊主意”。
因为睡不着,可笑我还连带地想起近日媒体上连续报道三亚的大排档春节宰客的事,经过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整顿,已见成效。但我担心的就是防不胜防,管不胜管,日子一久,风头过后,不是这家或是那家又变着花样玩别的宰客手段。怎样才能让他们之间建立起互相监督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行规。这里的大排档有行业协会之类的组织吗?如有,最好由他们牵头来做。行业协会从前叫同业公会,在上海连踏三轮车的也有,叫什么名字忘记了。不要小看这些同业公会,一旦你做生意不规矩,败坏声誉,被同行看不起,群起而攻之,以后你也别想在此立足了。
老年人喜欢翻老皇历,我也是随便说说的,根本的意思还是希望人们能够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