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在黄山屯溪老街的“壶里壶外”品茶见一隶书条幅:“君子之交淡若水,一杯清茶可品人”。书者并无落款和署名,也不知出自哪位高人,但细细琢磨其中的意蕴却耐人寻味,就像满室氤氲的茶香,令人淡然而志明。我向茶室的女主人打听书者的来路,她却嫣然一笑:“说不上什么来路,只是经营茶室多年,最喜欢的就是这幅字了。”虽然她没有直接回答我,可我觉得茶与人品之间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联系。否则也就不会生出这幅墨宝了。
我以为茶的种类、形状、味道和工艺各有差异,自然就有不同的品茶者。而不同的品茶者通常会以各自的嗜好选择茶的品质和种类,这便可通过一杯清茶来窥察品茶者的人格品行了。一般而言,茶有季节之差、生熟之别、寒热之性、浓淡之味、粗细之形和等级之分。但不管怎样,归根结底茶乃自然之精灵,是名副其实的“饮中君子”。用《茶经》中的“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来解释,茶最适宜“俭德”之人所饮用,而具有“俭德”之品行者也理所当然就是堂堂正正的君子了。只不过每个君子的内涵和外在性格略有差别而已。
据我观察,从性别上看,女性大多喜欢青翠秀隽的春茶或是清甜幽雅的花茶。而男性则多偏向于厚实味浓的秋茶或是醇涩回甘的粗茶。从选茶上看,喜欢龙井或雀舌或白茶或碧螺春等清幽淡雅的品种,大多是性格开朗,谈吐丰富的性情中人。其中又比较讲究茶具之雅致者,一般又带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其往往十分注重精致透明的玻璃茶具,好让几片翠绿的茶叶似“清水出芙蓉”般地绽然而舞。此时的品茶人动作娴,细品慢啜中无不泰然淡定,似乎远离了尘世,好让思绪和话语随着淡淡的茶香悠然飘荡。而不善言辞,外表稳重,品性刚直,内涵深厚而仗义执言者比较喜欢铁观音或炒青或陈年普洱等醇厚甘涩的品种。其一般不太注重茶具之选择和浅斟低酌,细咂慢品之雅致,而注重的则是一种醇厚实在和爽快。就像眼前的一盅茶水,浪漫者朱唇微抿,感受的是温雅细品以茶修性的境界。而品性刚直豪爽者则一饮而尽,感受的是畅意而非拘谨。从言语上看,人品较好似为君子的茶友相聚一起,不论是倾诉友情,谈古论今,还是交流兴趣,切磋事业,大多是轻声慢语,彬彬有礼,决不会粗声喧哗,或脏话连篇或因某种交易而互不相让。这样的茶友敬重的是茶的纯洁高雅和坦荡,崇尚的是君子间的真挚和淡然,就像杯中的茶水一样,容不得半点的污浊和瑕疵。反之,品行低劣之人,或浮躁之人,或胸无城府,或哗众取宠者大多无品茶之雅致。这类人即使进了茶室点了茶水,只要略加留意,就可发现他们大多是暂借茶室以茶醒酒或是酒话连篇,要么就因某些利益而讨价还价;要么是纯粹的以茶解渴或以茶为媒交头接耳地进行某些“避光”的交易。至于茶的韵味和寓意则很少去体会,更不会去细细品味茶的“俭德”之性和茶的“清静”之雅。
相比之下,人品可赞的君子大多都喜欢品茶,且尤为钟情那些最耐回味,意韵悠长的秋茶。虽然这些秋茶不如春茶那么清秀可人,但却极耐冲泡,色香持久。其中的奥妙在于秋茶的生长时期与春茶相比凝集了更多的天地之灵气。特别是经过酷日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就像一个久经沧桑的哲人,令人回味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