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家和读者的桥梁
赵长天
  赵长天

  在元化先生晚年,我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去他的住处探望。元化先生学养深厚,阅历丰富,见识渊博,又爱聊天,每次去都是听他讲:当下时事,文坛旧闻,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常常会谈到的一个话题,是关于书。那几年,他每年都出几本书。他对书的要求非常高,从封面设计,到内页的版式,到书的整体装帧,都一丝不苟,事必躬亲。许多细节,都是按照他的要求修改得尽善尽美,因为他是内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是上海新文艺出版社的总编辑;新文艺出版社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前身,在纪念上海文艺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元化先生。

  我和上海文艺出版社也有三十年的交往了。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市委书记的家事》,就发表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小说界》杂志;我的小说集《天门》、散文集《过渡年代》、长篇小说《天命》,都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对上海文艺出版社抱有感激之情。上海文艺出版社有我很多朋友,老一辈的老师有江曾培、谢泉铭、左泥;同辈的有孙颙、郏宗培、修晓林、徐如麒、魏心宏等;再年轻一些的,像曹元勇、谢锦也很熟,他们现在也都已经是领导骨干了,唉,我们当然应该老了呀!

  我总觉得,出版社和文学杂志,是促进文学发展最最重要的单位,是作家和读者的桥梁,特别是在网络兴起之前,别无他径。一个作家成熟之后,最感激的,总是最早发表他作品的杂志和为他出书的出版社。想当年,捧着蓝灰色封面的小说集《天门》,闻着新书的油墨香味,那种兴奋,现在已经很难有了。

  《市委书记的家事》的责任编辑是左泥。当年的老编辑真是认真,会提出很多具体的意见,会帮你把最后一道关,包括一个错字,一个标点符号。具体的意见我已经记不清楚了,现在想起来,眼前出现的是戴着近视眼镜、高高瘦瘦的老左,我很感激他。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年轻编辑,我不熟悉了。一个出版社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编辑。在数字时代,或许文学的传播媒介会发生变化,传统出版社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决定竞争力的,还是编辑。一个有着六十年历史的老出版社,面对数字出版的挑战,是有应对的实力的。祝上海文艺出版社下一个甲子更加辉煌。

  明请读一篇《飞鸿雪泥文学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宫迎嘉宾
   第A10版:宫迎嘉宾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9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0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1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职场方圆
   第A28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高考直击
   第B15版:教育周刊/高考直击
   第B16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7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18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0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21版:人才/教育 培训 留学 移民
   第B22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3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4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5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6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7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8版:人才/招生培训
眷顾
老上海的电影业
作家和读者的桥梁
“道法自然”
叶名琛客死异乡
吴淞口古炮台
海峡风
“像泥土一样生长”之十八.梵高背影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作家和读者的桥梁 2012-06-13 2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