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介绍自己姓丁,做会务组接客的差事。丁师傅把汽车开进贵阳市区,见我们环顾四周,说这西南城市,比不了你们上海,不过贵阳近几年也在快速发展,显眼的除了高楼,车辆也明显多了。他说贵阳是山城,马路有坡,市民不骑自行车。我真没看见骑自行车的,倒有行人背着大竹篓过马路。途中,丁师傅一句话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他说,我接了不少客人,感觉你们不仅年龄与我相近,对时事评论、人生感触都差不多。丁师傅还特意提起两句与贵州有关的成语,引起共鸣,小小车厢,其乐融融,下车前我们留了丁师傅的手机号。
进宾馆,大堂已经灯火通明。在会务组作了登记,我们去吃晚饭。看到墙上一景点介绍,不免心动,但初来乍到,觉得不踏实,三人同时想到了丁师傅。于是与丁师傅联系,说好价钱约定明天下午去青岩古镇。
从贵阳市区到青岩古镇,需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一会儿,公路前出现了山峦。路上,我们看见了自行车,骑车者都是年轻人。丁师傅说是附近大学的学生,周末去青岩古镇玩的。再坐丁师傅的车,话题不由得转到丁师傅。丁师傅中学毕业去农村插队,后顶替回城,在一地质勘察队工作。八十年代文凭风中,他考进西安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回来还干勘察地质工作,并且当上了技术员。因看不惯工程中一些乱七八糟的事,他不愿在施工图纸上签字,得罪了领导。后来他去一私人企业干过,也跟人搞过承包,几经周折都不如意,内退回家。丁师傅加重了语气:“一个男人,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呀。” 他摇摇头,“气恼中,什么念头都产生过。”他说靠兄弟姐妹凑钱买了这辆轿车,如今挂在会务组名下,挣点辛苦钱。
从青岩古镇返程,在一丁字路口,我们要求在一个高大的牌楼下拍照。汽车拐进路口,我们下车,丁师傅把车停在泊车斑马线中等候。这一细节,看出丁师傅既善解人意,又遵守交通法规,是仔细人。我们选择他,没错。
在贵阳市区中心广场旁,我们下了车。与丁师傅告别,他驾驶着自己的车消失在车水马龙间。那一刻,我记住了丁师傅的两句话:“是一棵小草,总有雨露滋润”、“只要勤奋,总有一条活路给你。”这诗一般的语言,丁师傅一路上重复了几次,听得出是对自己大半生的感慨,也可理解为激励自己继续工作。芸芸众生,丁师傅的故事听起来虽然苦涩郁闷,但这两句话讲得铮铮有声,充满了男子汉的豁达和硬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