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子监街和雍和宫大街交叉口东北角,几家卖佛教用品的店铺门前,几个中年男人倚在栏杆上,拦住过往的行人,重复着上述几句话。
在店铺的里面,有两个各有两平米左右的小隔间。在门口揽到客人后,就把他们引到小隔间,开始摇卦。记者发现,这些人给每个人说得都差不多。归纳起来就是两件事:一是有财运,二是防小人。8月5日下午,许童进去摇了一卦,出来嘀咕了一句:“没见过那么假的。”
散兵游勇乱象丛生
许童是个风水爱好者,上过风水培训班,也给人看过面相。没事的时候,他就会跑到雍和宫,有时闲逛,有时占上一卦。
8月5日那天下午,他走进了国子监街路南的一家风水店。问价钱,风水师说“随意”。然而说到关键处,这个白胡子老头,突然提出要收330块。交了钱后,没过三分钟,卦就算完了。
多年在风水行业行走的许童,对这类事情见怪不怪。他说,算卦之前,大多数的风水师不跟你谈价钱,一是怕把你吓走,二是怕把自己约束住。他要看你在卜卦过程中的反应确定收费标准。如果你频频点头,就会多要点,如果你一直摇头,就会少收点。
这家风水店的斜对面,有一家书店,里间有一个盲人风水师,许童进去过两次,说算得不错。记者体验了下这位盲人风水师的服务。他的卦辞,听上去似乎说到了点子上,但细究起来,有一些话似乎说给谁听皆可。
这些店铺,大多能提供卜卦、起名、风水一条龙服务。看风水要到现场,并且大多有派车的要求,价格也相差悬殊。其中的一家店,先是开出了3000元的价码,听说房子在五环以外,连连表示价要低了。
相隔不远的一家起名店,则希望记者换个名字,连换名加看相,总共300元。有趣的是,在两家起名店,记者名字的笔画数竟不一样,原因出在繁体字写法上,一家比另一家多一画。
本文开头提到的几位拦路算卦的中年人,则希望通过“捧杀”,讨几个欢喜钱。人进店以后,他们就看着你的面相开始夸人,一直夸到你心花怒放,自愿掏钱。如果千般劝说不从,就有人在旁冷嘲热讽,以期促成。他们重点瞄准的对象,是拿着香火前往雍和宫的女性。
许童说,这些遍布在雍和宫附近的风水小店,很少有真正的高人,“真正的高人,大都藏在写字楼里”。
风水培训良莠不齐
风水培训近几年在中国蓬勃兴起,其背景是不断被推高捧热的国学。最初,这种培训大多从《易经》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入手,后来逐渐扩展到风水领域。
风水培训可分为两种,一种由学者主讲,偏重理论;另一种由民间的实践派主讲,偏重应用。前者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家,后者则吸引了更多的从业者。前者的周期比后者长一些,价钱也高一些。国内一家著名学府的风水培训,价码订到了6万元以上。
许童花了4000块钱,在一个培训班上了10天课。这个价位,在北京属于中等偏下。8月25日,记者参加了一堂风水培训的试听课,其收费标准是3天近1万元。试听结束后,有几个人当场交了钱。
来现场试听的人当中,小企业主占比最高,其次是国企员工,还有的是家庭遭遇到不幸,特地来此询问因由。记者旁边的一位女士,在半年之内3位亲人相继离世,家里请人看了看风水,说问题可能出在阴宅上。于是,她慕名而来,想把这里的专家拉到家里看一看。
以记者试听的培训班为例,若一期30人名额招满,则其3天的总收入为近30万元。刨去租金和人力成本,利润率非常可观。
在培训市场上,还有一种1十1培训模式,即一个老师带一个学生。这种模式能保证学习的效果,但成本较高。按中国易经研究会的收费标准计算,其每期的学费为5000元,学习周期是7天,如果一位老师一个月带4个学生,他的收入是两万元。
随着需求升温,培训班渐有泛滥的趋势。一位学员向记者抱怨,培训班里的有些老师,自己还没搞清楚,就来讲课,只能是越讲越糊涂。有时候为了自圆其说,解释得牵强附会,学员们不仅学不到东西,还容易被带到沟里去。
注重营销着力包装
为了在尚不规范的风水行业赢得先机,这个行业有一个被广泛应用的营销模式,就是包装。
有些人会把顾问单位的名头写在名片上,或者印在宣传资料上。为了达到宣传效果,业内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以小见大”。风水业内有一个广为传颂的笑话:有个风水师给一个加油站算过风水,就在宣传资料上说曾经为中石化服务过。
还有人通过寻找与明星合影的机会宣传自己。有人为了拍到一张与明星的合影,在正面请求未果的情况下,不得不借用一些技术手段:让摄影师早早地等在前面,他和明星尽量走得近一些,摄影师则努力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让照片看起来像是两人有说有笑亲密无间地走在一起。拍到这些照片后,他们就把它上传到网上,或者印成宣传册。
还有人花心思去写书。有些书翻开一看,抄袭的痕迹非常明显,有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但在老百姓看来,出书就意味着高水平,也意味着高价位。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风水行业的这些乱象,亟待规范化管理。
中国新闻周刊(韩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