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上海市公布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过去10年间,上海市民体重呈持续增长趋势,成年男性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10年前增长10%,中青年是“重灾区”。
体重涨了,腰围粗了,精神差了……年轻的白领一族,何时才能像关注自己的薪水一样,关注你们自己的身体健康。
管住嘴
“上海的长寿老人中,没一个是胖子。”“体育健身与肥胖防治”国际论坛主讲人之一、上海体育学院陈文鹤教授介绍,年轻人中肥胖的比例越来越高,未来将成为社会严重负担,令人担忧。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发生改变。单说做饭,古代需要砍柴、生火、烧饭几个“工序”,然而现代社会用了煤气,“工序”减少了,空余时间,人们都坐在电视机和电脑旁。原本需要体力劳动的时间,现在都成了堆积能量、储藏脂肪的时间,为肥胖提供了“便利”。
一般父母肥胖的,子女接近80%都有肥胖的情况出现。但陈文鹤教授指出,遗传只是一方面,“饥荒的年代,胖子就很少,为什么?吃得少。”现在的年轻人,吃饭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
体重越来越重,脂肪越来越多。不少年轻白领选择节食作为减肥的方式。“现在不少年轻人,节食一两天,结果第三天去吃自助餐。58元一顿,非得吃出59元来。前两天节食的‘成果’不仅都补回来了,结果还‘超量’。”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白领人群工作忙碌,早饭和中饭吃不好,晚饭回家猛吃一顿。
陈文鹤教授指出,还有个别年轻人,做手术吸脂,甚至把胃切除一小块。“这些都是误区。明明是吃多了,管胃什么事?”所以在减肥过程中,管住嘴,是最重要的一环。
迈开腿
工作繁忙,时常熬夜加班,吃饭不规律……可身上的赘肉一天天增多,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白领们时常这样抱怨。
“与其说没时间,不如说年轻的一代总在浪费时间。他们回了家,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看电视、玩网络游戏、聊天上。”陈文鹤认为,时间如同海绵里的水,可以挤出来。比如,每天下班少坐几站公交车,中途下来走半个小时回家,就是一种健康的运动和减肥方式。
年轻人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可重视程度却不够。上海体科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刘欣在调查中发现,在减肥人群中,像三四百斤的超重人群,减肥决心很大,但体重刚刚超标的中青年白领阶层,减重是件很难的事。“原因很简单,减重的决心斗不过口福。大家总想着这顿多吃一点,明天再减。可明日复明日,一天天就步入了肥胖大军的行列。”
动动腿,是减肥和健康的另一个要素。多年前,上海某单位不少员工检出了“三高”,刘欣就曾建议,企业在电梯口贴一张告示,让员工走楼梯,增加一天的运动量。
陈文鹤教授指出,不少肥胖的年轻人也运动,但总达不到效果。“运动的前20分钟,代谢的是体内糖分,只有过了20分钟,才消耗脂肪。”所以,20分钟是一道“坎”,只有跨过了这道“坎”,才可能成功减重。
“如果不喜欢跑步,就别坚持,不然减重的效果也不会好。”陈文鹤认为,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减重方式十分必要,如果不喜欢跑步,游泳、骑自行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本报记者 钟喆
相关链接
两种判定肥胖的常用方法
1、BMI=体重(公斤)/身高2(米)
BMI分类:
低体重 正常体重 超重 肥胖
< 18.5 18.5-24 24-28 ≥ 28
2、腰围
肥胖:男性腰围≥85cm 女性腰围≥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