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遵照指示,立即动笔起草协议草稿。双方的各主要关注点都在脑子里,只需加以整理、条理化即可。
经中方说理坚持,协议的题目定作《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及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之所以在“香港新机场建设”后面添加“及有关问题”五个字,是有深意的。就是说,从今往后,过渡期里但凡跨越1997年的事宜中英双方都要商量着办,参照新机场建设的模式办。
这一晚,鲁平主任和我都住在钓鱼台国宾馆里,翌日即6月30日——离英国交还香港还有整整6年的清晨5时,我轻轻敲开他的房门,把漏夜清稿后打印端正的谅解备忘录中文草稿报送给他。他心情特别好,笑吟吟地把一首熬夜挥就的词《卜算子》送我先睹为快:“雨扣榻前窗,风扰伊人觉,已是深更夜静时,何事争相报。晨起万空晴,鹊雀声声早,只见青遍柳树梢,方晓春之到。”
鲁平审阅了谅解备忘录草稿之后,即于7时以“特急件机要专送”上呈中央领导。9时许,李鹏总理审阅后呈报江泽民主席审批,江主席于10时批复同意。与此同时,我和外交部条法司和翻译室的同事们,与英方代表团成员、外交部香港司司长包雅伦率领的小组一起,逐字逐句地完成了核对谅解备忘录草稿中英文本的工作。接到中央批复后,鲁平主任和柯利达特使在长长的谈判桌两头,在一式两份的中英文本的每一页的边沿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大厅里弥漫着香槟酒的香气。
柯利达举着高脚酒杯,对鲁平微笑说:“您是国家利益的坚定捍卫者。”鲁平还以微笑说:“您也是国家利益的坚定捍卫者。”
这是几天来我第一次看见英国特使露出笑容,尽管他冷峻,但是能让对方起敬。
令人感慨的是,不久前从香港报纸一篇介绍李光耀新书的文章中得知,柯利达爵士晚年生活艰辛,得了糖尿病,还失去了双腿,和老伴独居于伦敦租来的寓所,没有佣人和看护。李光耀先生探访了这位剑桥校友,不胜欷歔。最近又获悉,这位亲历中英谈判,为中英两国和平解决香港问题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政治家已于2010年1月逝世。
1991年9月3日,李鹏总理和英国梅杰首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继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首脑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之后另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重要文件,场面庄严隆重。
回顾近8个月新机场建设谅解备忘录的谈判过程,用鲁平主任的话说“像老太太买菜一样锱铢必较”,是为了给特区政府多留财政储备。我们从英方最初预算的50亿港元一点一点往上争取,最终达到了250亿,再加上约700亿的土地基金,特区政府将会有1000亿港元家底,可以放心地“开张”了。
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表明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新机场建设问题达成了共识,而且也为两国在过渡期就跨越1997年的重大事宜如何进行合作强化了重要原则。此后,两国关于香港财政预算案编制、公营事业专营权甚至防务交接等一连串重要谈判都是以此为依据,依仗这把“达摩克利斯剑”谈成的。
谅解备忘录签署的当年,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下成立了中英机场委员会,共同推进新机场建设。中方的专职委员是胡厚诚,胡委员工科出身,曾在江苏省扬州市委担任要职,后调任新华社澳门分社副社长,待人诚恳、率直,行事严谨、智慧,就在澳门任满准备返回家乡江苏的时候被国港办鲁平主任延揽麾下,随即派往香港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代处常驻。
根据谅解备忘录的规定,英方本应及时向机场委员会提交新机场建设的财务安排方案,但却迟迟没有动作。在中方不断催促下,英方直到1992年3月才拿出了一个令人大吃一惊的方案——短短半年多,英方的新机场成本预算已从洽谈谅解备忘录时的986亿港元上升至1122亿港元,并且还冒出了225亿港元的“或有负债”概念,可能将给未来特区政府留下高达730亿港元的债务。说穿了,英方还是想大洒金钱。
4月23日,鲁平主任在国港办开会研究,陈滋英副主任、王凤超司长、中英机场委员会胡厚诚委员和我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