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老少皆宜
身穿一袭红裙的吴玉霞怀抱琵琶刚走上舞台,就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虽然在家乡舞台上露面的机会不多,但喜爱这位著名演奏家的市民却很多。连续一个星期来,吴玉霞不知疲倦地奔波于上海举行普及讲座,也让不少人对琵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望向听众席,时尚青年、白发老人、中年夫妇、儿童少年均有。只见她转轴紧弦,耳畔顿时飘来拨响的琴音,清冷之声显得气质格外优雅。这是吴玉霞编创演奏谱的《春江花月夜》。精致的指法奏出的颗粒性线条,勾勒出大自然的美妙夜景。由景及情,泛着银光的江面流淌着人文诗韵,似曲肠百转般在叹息离愁别绪,曲调极是雅致动人。
进入“自由境界”
昨晚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虽不能展示吴玉霞的全部艺术精华,却也能略见一斑。她的老师刘德海编曲的《霸王卸甲》,是名曲《十面埋伏》的姊妹篇,被归类为大套叙事性武曲。吴玉霞充分发挥自己特长,采用左右手“对话”的手法,将武曲的粗犷豪放、刚武勇猛与文曲的曼妙细腻、轻柔细腻融为一体。垓下之战中的项羽虽有壮士的豪情,卸甲时复杂的内心纠结却屡屡在琴声中得以表现,矛盾的情感变化使得乐曲更加耐人寻味,入木三分的刻画也生动地塑造了霸王的丰满形象。静静听着她的武曲文弹,真有一种风韵绕心头的感受。
中西乐器“混搭”
音乐会的上半场,吴玉霞还采用与扬琴、笙和与贝司、打击乐合作的两种组合进行演奏。前一种组合演奏的《水墨江南》,烟雨朦胧之中如见写意的水墨景色渐渐布满画面,让听众在美不胜收中尤为期盼。后一种组合演奏的《蝴蝶》《倒影》,分别融入了拉丁风格等音乐元素,动感的节奏极富想象力,三人的配合浑然天成般地自然,兴致所及的华彩炫技,显得非常随性和飘逸,更是引起了听众的热烈反响。用琵琶与中西方乐器进行“混搭”,显然也是吴玉霞探索拓宽琵琶表现空间的艺术实践,让大家感到亲近的气息扑面而来。
四弦刚柔相济
下半场与刘沙执棒的上海民族乐团合作时,吴玉霞用刘德海作曲、老锣编曲的琵琶与乐队《天鹅》,再一次呈现了“道技合一”的艺术境界。乐声飘去,琵琶映现,纯洁典雅的天鹅形象似呼之欲出。由作曲家唐建平应约为她创作的琵琶协奏曲《春秋》,描写了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百家争鸣、雄才辈出的壮阔场面,不但结构宏大、寓意深刻,而且高难度技巧层出不穷。吴玉霞的演奏神定气闲,乐曲难度虽高,但在她的演奏中,技巧踪影无痕无迹,只有音乐萦绕听众脑际。在乐队的配合下,她凭着一把琵琶,在四根弦上营造出激越时风云翻卷、千军万马的气势,抒情处浅唱低吟、婉约柔美的精致,鲜明的反差形成层层叠叠的音乐进展,最后在乐队的激烈相伴下,吴玉霞突然右手猛力扫弦,乐声嘎然而止,其声其音产生的其情其势,实在是震撼人心。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