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讲“黄鱼拖拖其”,含两层意思:一指捕捞,一说烹饪。
黄鱼即黄花鱼。宁波的黄花鱼久负盛名。黄花鱼捕捞方式,一般是围网作业,即宁波人所谓的拖网。以前黄花鱼在宁波只是经济鱼类,喜欢鱼腥的人家成篮成筐搬回家,大的清蒸红烧腌渍,或晒制成鲞;小的或晒干,或做成拖黄鱼,既下酒,也作零食,甚至还有“当饭吃”的。而今,黄花鱼汛早已不再,围网“拖黄鱼”的捕捞方式自然也告作古。
如果说把一条黄鱼“拖”上岸算“第一拖”,那么把它搬上桌,还要经历二拖:拖糊和拖油。拖糊就是挂糊。把面调成糊,打几个鸡蛋,并发上酵,待用。鱼一般采用中小个儿的小黄花,处理干净后对剖,剔骨,用盐、料酒、姜、葱等码上味。锅上油至八成热,手拎腌渍过的小黄花尾巴,在面糊里拖拖,至两面挂上糊,然后入油锅拖至淡黄色,膨起呈琵琶状,捞起控油,稍后回锅,反复两次,至外层焦黄酥脆,即可盛盘上桌。拖黄鱼外酥里嫩,鲜香可口,老少咸宜,既有油炸食品的香酥,又保持了黄花鱼肉细嫩鲜的特点,是宁波一道传统地方名吃,素来为广大食客所喜爱。需要说明的是:一,原料如是一二指大的小黄鱼,宁波人的做法是不剔骨,整尾挂糊拖,有同样效果,吃时稍留神就是;二,从烹饪过程看,“拖油”其实就是油炸,头遍油温要适当控得低些,利于面糊膨大成形,让鱼熟透;三,面糊中如若和入揉碎的海苔末儿,成品即成深黛的苔条拖黄鱼,则更别具风味。
在宁波,黄鱼的吃法其实还有很多,其中最著名当属雪菜大汤黄鱼,只是眼下正宗野生大黄鱼已不易得,且价高吓人,问津者反倒要少些;而拖黄鱼除了要求原料新鲜,别无所求,大大小小碎杂的黄鱼皆可“拖”,且风味独特,似乎更受食客欢迎。
事实上,说起拖黄鱼吃法来历,正是源于“废物利用”:说是一个海边人家的女人,男人打回的鱼,大的都处理完了,剩下些零碎琐杂的小黄鱼,扔了不舍;而身边一帮小人儿嚷嚷着向她讨要零嘴儿吃。她灵机一动,试着把那些小黄鱼洗干净后掷进面缸里拖拖,又在锅里倒些油拖拖,捞起来分给小孩儿们吃。不想这一吃竟吃出了名堂。小人儿们不知这圆胖焦黄的东西为何物,但好看,且好闻,油香鱼鲜兼具,一口咬去……好了,这酥香鲜嫩的拖黄鱼儿一“咬”成名,自此不胫而走,成为渔乡宁波的一道传统海味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