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社会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居民自行研发 政府拨款资助~~~
居民自行研发 政府拨款资助~~~
居民自行研发 政府拨款资助~~~
居民自行研发 政府拨款资助~~~
居民自行研发 政府拨款资助~~~
居民自行研发 政府拨款资助~~~
居民自行研发 政府拨款资助~~~
居民自行研发 政府拨款资助~~~
居民自行研发 政府拨款资助~~~
     
2012年12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居民自行研发 政府拨款资助
小区大门终于有了“信息保安”
左妍 贾佳
■今天上午,蔡英文教授在使用门禁卡 记者 陈意俊 摄
  小区车辆进出大门,经过自动识别系统,不但使大门自动开启,还显示出车辆信息和物业缴费时间。这种“物联网技术”最近成了松江区松云水苑业主们口中的热门词。原来,由小区业主蔡英文、陈广杰自行研制的门禁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2周来,居民纷纷叫好,“门禁总算告别了形同虚设的年代!”

  门禁系统与众不同

  昨天,记者来到文翔路928弄松云水苑,大门口门禁系统的横杆的确有些不同:红白相间的“栅栏”格外醒目,门前还竖立着几只圆柱形的防护栏。一辆轿车驶入,岗亭内的保安并未做任何动作,车主也没有将手臂伸出窗外取卡,而横杆此时已自动升起,让车辆驶入。

  “小区现在使用的RFID系统,简单说,业主在车内装一个电子感应器,里面输入基本信息,通过门禁时,系统若识别为咱们小区的车,就自动放行。”想到运用这项“高科技”的业主蔡英文和陈广杰,前者是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的副教授,后者曾任教东华大学计算机系。

  据蔡英文介绍,两人从今年5月开始设计,画了百张图纸,选了多种材料,前后修改数次,终于让作品得以问世。  

  解决小区群租难题

  谈到设计这套系统,不得不“想当初”。松云水苑2005年竣工,当时购房者70%是投资客。这为小区带来不少问题:群租客猛增、业主不付物业费等,卫生、治安问题突出,业主与租客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一套二房能住十多人,大门和楼道的门禁系统更是三天两头被毁坏。”在这种环境下,蔡英文和陈广杰两人受居委会“重托”,针对租户多、管理乱的情况设计了这套门禁系统。松开物业、居委、业委会三方曾召集业主召开多次会议,听取意见,改良方案。

  “光是防撞测试,我们就试了十多次。”蔡英文说,从设计到招标制作,两人倾注了不少心血。起初,设计出来的产品不够坚固,安装完毕后很快被一辆“冲门”的助动车撞坏了。两人经过多次维修和改进,总算做出一套“无坚不摧”的系统。除了车辆的进出系统,行人的门禁卡也在陆续发放中。每户的发卡数量有严格限制,加上大门和楼道的系统也将联网,时间一长,已“逼”走不少群租客。  

  创新管理受到肯定

  这样一套先进的门禁系统,要花多少钱呢?社区党总支书记沈勤告诉记者,这套系统的开发并非一笔小数目,但这种业主自治模式得到了区、街道的支持。作为“三位一体”创新管理的试点小区,政府拨款20余万元,再加上11万元的维修基金,顺利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开发。

  新产品投入使用2周来,受到大部分居民的肯定。楼组长和社区志愿者们看到小区人员管理有了起色,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一旦有中介想要动群租脑筋,居民立刻“通风报信”;居委会和物业也于每个月定期到出租屋内排摸人员,并制定信息表。小区里的群租现象已经得到改善,大部分“群租”已转为正常“合租”。

  如今,社区管理成为每个业主参与的课题。相约星期三,共商社区事。每月中旬的第一个周三,各类居民代表们济济一堂,为小区管理献计献策,从社区“制度”如何定,到自行车怎么停放、垃圾分类如何推广等等。

  这个曾经“乱轰轰”的小区脏、乱、差现象越来越少,业委会、物业与居委会的三方关系理顺了,办事效率也大大提高。对此,沈勤表示:“居民的事情由居民自己做主,我们的任务就是协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难题。”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贾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夜光杯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连载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游天下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7版:资讯生活I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职场方圆
   第B21版:读者俱乐部
   第B22版:读者俱乐部
   第B23版:读者俱乐部
   第B24版:读者俱乐部
小区大门终于有了“信息保安”
新手驾车 撞伤老父
金京路桥重焕青春
老鸭汤锅只见汤不见鸭
烧煮食物 引燃厨房
林间小菜地被铲除
石桥原是清朝“官道”遗物
热线专递>>>
广告
新民晚报社会新闻A10小区大门终于有了“信息保安” 2012-12-04 2 2012年12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