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据南京市有关部门近日披露,拆迁整治中的明城墙神策门-玄武门段将不再兴建休闲会所,改为打造休闲绿地和小游园,以让城墙彻底敞出来,“还城于民”。
抹掉“疮疤”建设公园
明城墙玄武门-神策门段全长3公里,与南京城市中轴线中央路并行,是现存23公里明城墙中“最为精华”的部分。登临古城墙,一边是宁静的山水城林,一边是气象万千的都市风光,可城墙脚下长期为工企单位、棚户区和菜市场、仓库等占据,成为一个个刺眼的“疮疤”。为此,南京城建集团将在拆违拆破后建成城墙公园,既保护城墙,又能供市民休闲。
记者在明城墙玄武门-神策门规划图上看到,城墙下拆出30-50米开敞空间,除了少量公共建筑,其余全是栽种高大乔木、灌木花草的绿地公园,在空间较大的地方建成小游园,内有廊亭和休闲设施。城建集团总经理蔡龙介绍,该段城墙整治政府总共投入近6亿元,但不会建设经营设施“就地平衡”,相信完成整治、引来游人之后,景区外的饭店、茶社等平民化消费配套会自动跟上。“我们算的是社会账、公益账,要把城墙全面、彻底、本真地敞出来,让城墙和城市、居民零距离!”
高端会所引来质疑
一段时期以来,在风景区和历史文化遗址整治中,多少会辟出些景区用地建设名为“旅游配套设施”、实则面向高端消费的豪华会所,从杭州的“西湖西进”到南京的钟山整治,一时都曾引来质疑。风景区能不能配建餐饮休闲设施?南京市规划局专家认为,需要辩证地看,“因为景区拆迁费用往往是天文数字”,像中山陵园景区整治前后耗资50多亿元,只把拆出来的不足10%的用地建设休闲设施,却维持了景区运营所需的现金流。这些建筑掩映于山林之中,和景区比较协调,而餐饮、茶社也是景区必需的配套。
“但是,如果以盈利为目的大肆建设各类餐馆会所,所谓的配套设施甚至影响到了景区和文物本身,就另当别论了。”这位专家举例说,同样是明城墙整治,玄武门-解放门段城墙下各类餐饮会所几乎一家挨着一家,绿地多被蚕食,城墙本体也被遮去大半,游人走到近前反而看不到城墙,油烟、污水等对文物也有影响,“如此配套建筑,反客为主,就彻底阻断了城墙和城市的联系。”
期待更多平民化景区
不少市民认为,景区休闲设施除了不影响环境,定位也不宜太高,要让普通市民和游客消费得起。“现在一些景区整治都打着‘还湖于民’‘还景于民’的旗号,也确实扩建了一批休闲绿地免费开放,可那些鲍鱼、鱼翅、温泉会所之类的配套休闲场所,哪是我们消费得起的?”常在玄武湖畔溜达的一位市民,指着东南湖岸那一溜霓虹闪烁的豪华会所对记者说,“在那些奢侈场所,真正消费的是周围的环境和美景——他们成了公园的主人,我们只是旁观者。”
对绝大多数市民和游客来说,景区内豪华会所越多,带来的被疏离感、不平等感就越强烈,如此建设也就与市民公园的公共性、大众性背道而驰。记者在成都的宽窄巷、锦里等著名景区和商业街注意到,不管装修多么考究的饭店,一两百元就能点上好几样当地名小吃,三四个人管饱,茶社外、溪流边,摆放着供游人打牌、喝茶的桌椅,景区人潮涌动、人景合一,氛围颇为和谐。这样的景区建设和经营理念,为什么就不能为我们所用?如今,明城墙玄武门-神策门整治建设开了个好头,人们期待更多平民化景区不断涌现。
顾巍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