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今后,医院急诊科以“没床没设备”拒接病人,医院拟被降级。
11月中旬,网名“急诊科女超人”的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于莺在其实名认证的微博上吐槽:一位昏迷老人在急救车上辗转五家医院急诊科,未能被接治。此事引发讨论和反思。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这件事首先暴露出的是医疗道德问题。在任何情况下,急诊不能拒接病人。”
据悉,院前急救系统(指120和999)转送患者应遵循“就近、就急、就能力”的原则并参考患者或家属的意见。
根据属地管理的权责,北京市卫生局将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中确保患者进入医院后“有人管”,《通知》强调,急诊也须落实首诊负责制。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相关负责人说,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须及时对患者做出初步诊断。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前不得转院。
此外,对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的医护人员,北京市卫生局将对其不良行为纳入医德医风考评档案,并与医师执业资质注册和技术职称评定挂钩。
急诊科有望实行内部分级诊疗。不少患者挂急诊号看常见病,或者慢性病急性发作的病人,度过危险期后,仍不愿转向基层医院,滞留急诊抢救室,是让很多大医院急诊科医生头痛的问题。
《通知》规定,各医疗机构要支持和加强急诊科建设,在急诊高峰期时调配足够力量,保障急诊运行。要优化就医流程,开辟绿色通道,按照复苏、抢救、重症和轻症分级诊疗,解决急、危、重症患者的优先救护问题。
方来英说,救治病人分“轻重缓急”,一直是急诊科的工作原则。至于是否会存在一些医生担心的社会环境不允许,患者不理解等问题,方来英认为,需要执行一段时间看效果,但他认为绝大部分患者会理解,会尊重急症病人的优先抢救。 (魏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