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于明代中叶的徽剧是一个多声腔的剧种,当年徽班走遍天下、广结艺缘,因而全国有数十种戏曲剧种都或多或少受到过徽剧的影响。十八世纪的“徽班进京”催生了昆、梆、徽、汉诸腔在北京这个特定地域和人文环境中相互吸收、相互竞争的繁荣局面,最终促成了京剧的形成。不过作为京剧“母体”之一的徽剧,如今的生存、传承现状却甚为艰难。安徽省徽剧研究院院长李龙斌告诉记者,现在徽剧的商演已经非常少,主要是大型活动、节庆等重要场合拿出来“展示”一下,不少徽剧演员都在演话剧、儿童剧。李龙斌直言,徽剧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往往给人“老得不行了”的感觉,而他希望能让徽剧“活在生活中而不是活在记忆中”。上海京剧院院长、此次演唱会的总导演孙重亮则用“反哺”这个词来描述这次演出。
昨晚的演出以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演唱的戏歌《一支红烛照千秋》开场。接着登台的徽剧老艺人表演了徽班锣鼓并伴随着工尺谱吟唱,再现了200多年前徽班作场打闹台的演出风貌。演唱会的上半场邀请了尚长荣、李炳淑、李军、王珮瑜等京剧名家名角和新秀演唱徽剧。王珮瑜演唱的“花拨子”轻松明快,徐建忠演唱的唢呐二黄激昂高亢。而同样是高拨子,尚长荣的《水淹七军》和李军的《告御状》又有着不同的韵味。来自安徽省徽剧研究院的罗丽萍、汪育殊则向观众展示了《马嵬情》中的一段青阳腔。演唱会的下半场是京剧部分,邀请了国家京剧院的于魁智、李胜素,上海京剧院的安平、史依弘等名家名角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