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3: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作文是夸出来的(一)
朱丽春
  总是听到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少儿好习作更是如此,是夸出来的。留心一下周围,成年以后,仍然喜欢低头写点什么的人,都有过小时候写作被老师首肯和赞扬的经历。那童年时代被老师表扬的一幕幕情景,连同老师表扬时的音容笑貌,全被永远珍藏在心底,像一盆明亮、温暖的火,只要想起,它就在那里燃烧,使人生有亮点、有暖意。

  大表扬课的起因

  上作文评讲课是语文老师的重头戏,为了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针对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常常看到语文老师带着重重的提包回家,晚上拿出来在灯下长时间费心劳神批改的,就是学生的作文本。如果一个人这辈子有笔谈的经历,追根溯源,最早的对象,应该就是小学老师。语文老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尽着自己的本分,寄托着美好心愿和人生理想。

  笔者有过一次参观茅盾故居的经历,那故居的江南建筑和周围环境,那家居陈设和书房摆件,当时都曾细细瞻仰,但现在留在记忆中的,只剩一个轮廓样的背景。唯有一本作文本,在脑海里大大地扩张,像一个特写的镜头,并且定格。那应该是私塾里的作业本,黄黄的纸张,留下了少年沈雁冰秀丽的墨迹,畅达的文章。特别显眼的是老师的朱笔批文。流畅的笔迹和一气呵成的文字,能感觉到老师批阅时激动的心情。那评语,笔者当时是背诵过的,但如今不敢贸然写下来,恐有误,会亵渎先辈。大意是:此文上逮唐宋……下启……作者的前途未可限量。这几句评语,一定曾经激励过当时的小作者和他的家人。如今,先辈热情的鼓励声,也敲击着参观者的心门,于是那个画面上,增加了一个参观者仰头细读的背影,定格。

  自此,徐汇区小学作文评讲课开始研究起大表扬这个课题。笔者心目中的大表扬课,应有两个特征:

  ●一是数量上的要求,一个教学班中,所有参加习作的学生,都要受到老师的提名表扬。表扬的覆盖面要足够大,一个也不能落下。让每一个孩子为成年后的自己留下:我的习作曾经被老师表扬过的美好印象。通过作文这条链接师生的纽带,温暖人生。

  ●二是质量上的要求,一堂习作评讲课应该有一个近期目标,因为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循序渐进的。同时要兼顾到作文教学的其他目标。因为成功的作文反映的是各项能力的聚合。还特别要关注到学生超越目标的现象。尊重学生的创造创新,使学生通过习作振奋精神。

  大表扬的理念先行

  从四平八稳的评讲到热力四射的大表扬,首先要更新的是理念。老师们通过教研活动来脱胎换骨,实现变化。

  大家围绕着“习作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会产生怎样的反应?”这个题目,来贡献直接、间接的例子。分享平时积累的阅读所得和经验所得。笔者首先介绍了参观茅盾故居的感受和思考:成年后的茅盾,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他的《子夜》产生那样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文化人,他的政治地位高到顶点。而他的一生,又是那样的颠沛流离,风狂雨骤。那么,请问,那本小时候的作文本又是怎样保留下来的?它被保存得那么好,仿佛是昨天老师刚发还的。

  如果是他自己保存的,可见他对自己的少年习作和老师评价的珍视,不亚于成年后的名作和名人们的评价。如果是他的亲人代他保存下来的,那一定连同珍爱、骄傲、期望、验证等心意一起保存下来了。不知道茅盾成名成家时,那位当初写评语的老师可还健在?不管他在怎样的情况下有知,除了为学生骄傲,一定会为自己伯乐般的眼力和预言自豪的。

  老师们认可笔者的开场白,纷纷参与讨论。有的把自己的阅读所得,讲故事般表达出来。

  有老师说了个郭沫若对下联的故事:郭老读私塾时很调皮,与小朋友一起把邻居的篱笆拆了个洞,钻进去玩,邻居来告状。先生写了一个上联,说如果下联对得好,就免去处罚。于是写出上联:昨日邻家钻狗洞,不知是谁?小朋友们个个动脑筋对下联。少顷,郭沫若的下联出来了:他年蟾宫摘桂枝,必定有我。不但对得工整,符合先生的教学要求,而且胸襟、抱负,少年意气喷薄而出,想来先生一定是喜不自禁的。而为大家免去处罚的小作者,内心也一定因为鼓舞而充满喜悦。

  有好几位平时爱读当代文学的老师,讲了刘震云、王安忆、张抗抗等知名人士,小时候写作受到老师或家长赞美、鼓励而成长的故事。故事都很好听,也给与会者打开了心胸,受到了启迪。

  接下来,又有老师介绍了自己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得来的故事,同样说明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习作上的长进。

  一位老师介绍的故事,给大家的印象很深。有一个孩子叫宗琪,人很聪明,但是凡做作业,态度总是敷衍的,草草几笔,完事走人。老师提要求,他朝你眨眨眼睛,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继续我行我素。像这样的学生,不一定差能力,但是你在他目前的文章里,看不清他有多少能力,他的能力隐藏在马虎、懒散等非智力因素的背后,这样的孩子适合表扬吗?试试。

  一次习作,写小练笔,老师规定,起码要写四个小节,以体现出文章起承转合的分段要求。一会儿工夫,宗琪交卷了。他确实写了四个小节,但每个小节只有一句话。孩子在试探和挑战老师,甚至有等待老师批评的狡黠。

  老师对每段只有一句话的怪象故意视而不见,而对虽然简单,但却完整的故事梗概表示肯定。说材料相当好,这样抓写作材料的本领,目前还不是人人具备的。但请小作者对二、三两小节各添上几句话,写得具体点,以使文章内容丰满。通过努力,有可能成为一篇出色的习作。宗琪没有反感,拿下本子去添写了。添加内容后的作业,终于让老师看到了学生真正的写作水平。老师在评讲课上,对这位学生作业态度的转变和作文本身的进步作了诚恳的表扬。从此,宗琪再也没有出现过作文三言两语、潦草完事的情形,习作开始踏实地与同学齐步。

  这是一个好故事、好经验。因为我们面对的大多数学生,没有那么完美,他们写作的步履是踉踉跄跄的。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和性格情志的全面体现。要完成一篇作文,有一项能力够不上,或者一项非智力因素疲弱,就会使习作呈现一种缺陷,如果有几个缺陷并存,那就文不成章了。这位老师提供的经验,向大家说明,非智力因素确实会左右智力的发挥。但也是可以找到药剂来调理的。习作课上,我们就地取材,用作文的方式来调理。用同情、宽容的心意,用发现长处的专业眼力,用指向明确的修正本领来调理。尽我们所能,为经过我们手眼的或写作天才,或写作俗子打下因习作过而感幸福的基础。

  原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  朱丽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评论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冬令热线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民生新闻
   第A15版:法治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早间点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职场方圆
   第A30版:专版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5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汽车/年度评选
   第B18版:汽车/年度评选
   第B19版:汽车/年度评选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教育周刊
   第B22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2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24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6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7版:人才/招生 招聘 留学 移民
   第B28版:广告
高中生白相玩具, 会不会太“小儿科”?
音乐让生命更有张力
洋泾东校探索戏剧教育 话剧指导老师来自各门学科
好作文是夸出来的(一)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校园内外B23好作文是夸出来的(一) 2012-12-19 2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