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1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找回“公路正义”
赵畅
  赵畅

  从去年10月15日起,台北市警察局在全市120个热点地区加强执法,以达至“行人穿越道上零死亡”的目标。台北市警察局局长黄升勇呼吁民众注意交通安全,并提醒民众,明年一月起汽车、机车行进间及行人在过马路玩手机、iPad的“低头族”,将会被“全面取缔”。家住淡水的谢先生表示,希望人人关心行路安全,大家一起找回台湾的“公路正义”。(《新华每日电讯》)

  任何道路交通法,其必然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比如,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到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停车让行。中国台湾现行法律更是作出这样的规定:“行人行走于行人穿越道上,无论有无信号标志或信号标志为何,皆有绝对优先通行路权,车辆不得强行通过,违者可处1200元(新台币,下同)以上、3600元以下罚款。”

  中国台湾的上述规定,不可谓不严。其路权对行人的补偿意识、平等原则,也算是落到了实处。自然,也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补偿”体现为“让先”,体现“以行人为重”,那么,是否意味着行人就可以不受任何约束、为所欲为呢?不是的,台湾交通法同时规定:行人行经行人穿越道遇有车辆停等礼让时,也应加快脚步通过,不要在道路上嬉戏、逗留或低头使用手机等,避免造成车流拥堵。事实上,对行人作出相应规定,既体现对行人安全负责,也有利于避免因单方面约束而引起行车人不必要的逆反心态。

  是啊,有规定肯定比没规定好,至少作出这样相互制约的规定,能够对一些行人起到心理暗示作用,驱使行人成为自觉的配合者。只是,规定也好,法律也罢,都有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修正、不断提高的过程。从过去的“也应”怎样,“不要”怎样,到明年一月起将实行的“全面取缔”的新规,可谓要求更严、操作性更强。自然,效果也会更好。“跳一跳,摘到桃”,只要双方能够严格自律,互动得好,“行人穿越道上零死亡”的目标,必能水到渠成。台湾的这项新规,对我们无疑有借鉴作用。

  道路交通,其安全畅通、规范有序,必然仰仗于驾车者与行人之间的相互理解、默契配合,而绝非单纯的你进我退、你对我错、你准我不许的敌对关系。只要坚持“公路正义”,各据其理,各依其规,最终必各得其安,各尽其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春运直通车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读者之友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彩票看点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07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08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09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10版:好吃/美食点击
   第B11版:好吃/海上寻味
   第B12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13版:市场之窗
   第B14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15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16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
   第B24版:新民楼市
陌生的歌
找回“公路正义”
三言两语记
你现在几?
今宵灯谜
中医浅谈肠癌
“轧扁头”怎么读
蟹与字
八○后的感慨
新民晚报夜光杯A30找回“公路正义” 2013-01-17 2 2013年01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