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乍现般想到了蟹与字的关系,是在巴城。巴城是出了名的蟹城,蟹肥菊黄之际,总是会直奔主题而去,傍晚秋雨去路上,夜黑风高归途中,除了大闸蟹,至多也就是螺蛳、鳊鱼之类,再也没有其他,甚至连吃蟹的地方也不考究,所谓包房和当下经适房差不多,却也无妨,从巴城回来,一路上谈论的是蟹的正宗与否,从来没有人回味吃蟹的饭店装饰的。其中原因,一是大闸蟹的主题太过强势,其余均可忽略不计。第二个原因像煞有点牵强,不过倒是可以这般说,蟹受委屈了。
人喜欢吃蟹,却没有善待它。字写得不好,什么比喻形容不可以?偏偏说,字写得像蟹爬。再有模有样的人,字写出来蟹爬一样,形象就差了小半。如果考证一下,最早把写不好的字形容为蟹爬,真是传神,蟹爬的吃相蛮难看的。只是一边把蟹当做美食佳肴,一边又把蟹的爬行比作是写得蹩脚的字,蟹要是有知,也会伤感的。倏忽间,我豁然开朗,巴城一字排开的蟹楼,为什么很少见到有书法作品挂在墙上?蟹看到字就烦呢,再反过来说,要是某人的字不入众人法眼,被人家背地里借蟹发挥,损一下“蟹爬”,是人蟹俱伤。
只是到了巴城老街,终于看到了堂而皇之的字。很多人会疏漏巴城还有一条老街,也就没有想到,老街也是可以吃蟹,况且还有老街的风情。
也同样是水乡。过了踏步桥,沿了细长的青石板路走进去,两边自然是旧屋,有两扇旧门,一副门联:“老街一夜雨,酒楼十里香。”很熟悉的风格,竟是老友管继平所书。也真是秋雨袭人的日子,推门进去,是旧式的小楼,在二楼坐定听雨,凭栏便是老街全景,当然也在等大闸蟹上桌,又看到了墙上有几幅字,有陆康。其他地方尤其是酒楼见到书法是寻常,在巴城倒是第一次。在水墨风格的老街,有了书法就有了灵性,蟹好像也就复原了传统文化的身价,虽然不会有像《红楼梦》“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的胜景,蟹和字却是融合得体。
听雨之际,有昆曲传来,知道是唱片,但是在吃蟹的胜地,也有点意外,循声而去,还是这同一家“老街酒楼”的杰作。另有几间包房,是昆曲的特色,有照片,有丝竹,昆曲名家蔡正仁常来常往,据说在吴江是收了弟子的。正本清源,吴江恰是苏昆的发祥地。在这条老街的酒楼上,像浓缩一样汇集了蟹肥菊黄的所有元素,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算是真正的4D享受。这当口,我甚至还想是否也可以有评弹,琵琶弦子声声,吴侬软语苏州特色,应该也是十分贴合。
沿老街走走,秋雨依旧,不吵不闹,有朋友在拍照。我则打了个电话给管继平,问他当时来时,果然“老街一夜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