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萌
26.世博园里处处流光溢彩
一天早晨,蓝曦走进亲子乐园的大门,看见墙上迎世博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变成了“1”,这才恍然意识到明天就是世博会正式开幕的日子。
世博会开幕当晚,蓝曦邀请于果、白苏子和安德瑞到自家吃晚饭、看世博会开幕式。受母亲的感染,奔奔主动将自己在网上订购的世博会门票拿出来作为礼物送给于果和白苏子,让这两个无家可归的人也能享受世博会的快乐。
世博会开幕半个多月之后,蓝曦第一次踏进园区,和谷晓唯同游世博会。蓝曦发现,她选择第一次和谷晓唯一起进世博园是很英明的决定。因为谷晓唯是上海世博会的注册记者,多次进入世博园区采访,对里面的环境十分熟悉,而她本人是个十足的路痴,在世博园这样的环境里根本就分不清东南西北。多亏谷晓唯的带领和讲解,才让她对园区有了大致的了解,为她以后再来参观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中午,在C片区的世博轴上,蓝曦碰见了正在服务的“小白菜”依曼。依曼刚刚为一位老伯伯指了路,正要和蓝曦说话,又来了一对母子向她求助。蓝曦和谷晓唯在旁边等着,只见十分钟之内不断地有人来问依曼各种各样的问题,问得最多的就是去某某地方怎么走或者附近的洗手间在哪里,她不厌其烦地礼貌作答。在两周的服务期内,她每天都要不断地重复同样的话,仅从这一点就能想象小白菜们的不易。一个胖女人来向依曼要地图,依曼告诉她自己手边的地图恰好发完了,仅剩的一份地图上做了很多标注,是用来为游客指路的。胖女人气冲冲地抱怨半天才离开。依曼告诉蓝曦,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受委屈对世博志愿者来说是家常便饭。蓝曦还想跟依曼多说两句,依曼却主动向一位正茫然四顾的外国妇女打起了招呼,问她需要什么帮助。蓝曦拍拍依曼的肩以示鼓励,叫上谷晓唯离开了。走出一段距离,蓝曦下意识地回头,看见依曼正自如地用英语和外国游客对话,拿出地图帮她指路,脸上的笑容热情而又自信。她发觉如今的依曼已经不再是当初刚从家乡来到上海的那个怯生生的小姑娘了。
蓝曦原先一直认为,做十几天的世博志愿者就像参加十几天的军训一样,并不能给像依曼这样“90后”的孩子们带来多大的改变。因为就连养成一个新习惯,都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况且对于人的一生来讲,十几天短得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今天走进世博园之后,她蓦然发现,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有着自己不曾见过的另外一面。被认为是贪图享受、自我自私、没思想没理想、幼稚脑残的他们,如今成了世博园区最不可缺少的人。他们坚守各自的岗位、为八方来客服务,承受着肉体上的辛劳,同时也忍受着以前在父母身边从未受过的委屈,热情耐心,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赏识教育的古老国度,每个时代的新生代必然会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来自前辈们的批判和质疑似乎已经成了年轻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鞭策与激励。之前奔奔为了自己年龄小做不了世博志愿者而遗憾的时候,蓝曦还没觉得什么。现在她突然很为儿子可惜。不知道将来,奔奔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考验,属于他的又是怎样的舞台。谷晓唯听了她的感慨,开玩笑说,她应该写一篇文章,名字就叫《“90”后儿子和“50后”母亲》。
夜幕降临,世博园里处处流光溢彩。世博轴上的“阳光谷”成为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夜光杯”,以不同色调交织成流动的光影。排队等待进沙特馆的时候,蓝曦跟谷晓唯说起了留美幼童康祖彝的情书。知道了康祖彝的生平经历和情书的故事之后,谷晓唯提出请蓝曦为自己的版面写一篇文章,讲讲康祖彝和他与世博会的情缘,再谈谈自己对上海世博会的感受和期待。蓝曦觉得这事对自己来说既有兴趣又不难,而且也是告慰母亲的一种方式,就答应下来。后来她们又聊起熊采月的事。听蓝曦说想找机会接采月来上海参观世博会。谷晓唯说我这边消息灵通,如果有什么适合的活动就马上通知你。
等待了近两个小时,大人们都显出极其疲惫的神态,刚才来回乱跑的几个孩子现在也累了,开始哭闹着要离开。只有一个精力过剩的小男孩还不知疲倦地在栏杆上翻进翻出,来回乱跑,任志愿者们怎么哄劝都不肯停下来。队伍又开始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