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学院读书的时候,每年的五月、十月都有现代音乐节。那是我最兴奋忙碌的日子。下午一下课,我背着书包赶地铁去大剧院。通常赶到剧院天还没黑,我坐在门口草地上一边翻节目册一边啃麦当劳。有一次,我在节目册上看到一首题献给莫扎特的乐曲,来自一位欧洲作曲家。介绍中说该曲拼贴了莫扎特的交响乐主题。这在现代音乐中非常另类。记得我问过一位作曲大师,现代音乐必须要写成这么奇怪的风格么?他说,你爱写莫扎特就去写莫扎特好了。好像莫扎特是现代音乐的反义词。
那首现代莫扎特,节奏欢快,和声复杂,作曲家以21世纪的作曲技术变奏莫扎特,就像莫扎特曾在自己的音乐会安可曲中玩遍各种花样。欢乐主题在复杂的和声与节奏中听来诡异,好像僵尸新娘从坟墓里蹦出来参加舞会。
到了20世纪,现代音乐投奔弗洛伊德,从刻画情感深入到人类的潜意识、性冲动及心灵世界,表现现代化、都市化带来的压抑和精神异化。现代音乐奇峻吓人,不优美,不讨好。在这样水火交织的张力面前,轻盈典雅的古典音乐被看作装饰品、客厅艺术和社交礼仪用语,像甜腻腻的奶油蛋糕和华丽珠宝堆砌的童话城堡,喜气洋洋,不接地气,躲避真相,且与现代生活相距太远了。
可是在历史的海洋中,莫扎特之所以成为莫扎特,在他重塑并定义了古典音乐。海顿与小巴赫留下的均衡完美,若到了普通音乐家手里,也许就成了不痛不痒或单调僵硬的客套语。而莫扎特,天生就是古典音乐的灵魂,他鲜活、亲切、好玩,爱笑爱闹,兴致勃勃。他天才的激情如融雪山泉,冲开一切拥堵的规矩教条,带来春的消息,带来自由热烈的人性。他将巴洛克的老套装饰音变作千言万语心旌摇颤,他的歌剧发现世俗的欢乐与无奈,他的钢琴曲纯洁灵动堪比仙音,他让古典交响曲的辉煌交织着人的汗水、眼泪与激情,谁能抗拒他的赤子之心?也许这天才一部分来自性格的优势。但谁会料到,这样活蹦乱跳、各种恶作剧各种不靠谱的性格里竟天生一份古典的秩序感,他精妙地衡量乐感、关照结构。这才是莫扎特真正的天才之所在。这些潜在的艺术规则让陶醉众生的淙淙旋律变得深刻动人。
只能说,他为音乐而生。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上帝之光照耀的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