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传出信息,我国罕见病患者近千万,他们面临着高误诊高漏诊、用药难用药贵的困境。
“罕见病”属于疑难杂症,目前世界上有罕见病六七千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包括玻璃人、血友病、肺动脉高压等。因患病人数少,药企大都不愿意有针对性地研发药物,仅有1%的罕见病有有效治疗方法,这种药又被称作“孤儿药”,一旦问世,几乎全世界都去进口,形成世界性的独家垄断,药价高得离谱。
近千万罕见病患者不是一个小数字,病人在遭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被沉重的医疗费压得喘不过气。我国罕见病药品基本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医保不予报销,现阶段我国医保用药目录主要针对常见病以及大病制订的,治疗罕见病药品不包括在内,“吃不起药”成为许多罕见病患者的痛苦呼唤,一些病患者只能无奈地放弃治疗,甚至在家等死。
治疗罕见病需要特殊的法规、政策护佑。目前中国医保已基本覆盖13亿人口,全民医保遗漏了罕见病无疑是一大漏洞与缺憾。罕见病患者虽然是少数人,但少数人的悲情也不能淡出政府民生关怀的视野,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关注、关心每一个个体民生,立法保障罕见病患者享有医疗援助权利时不我待。
首先要加大投入改善罕见病诊疗条件。因罕见病各个病种患病人数较少,医院既缺少相应的检测设备,也缺乏技术与经验,大多数罕见病患者长期无法确诊,甚至被误诊、漏诊,这种软硬件都落后的状况亟待改进。
其次要加快研发、生产罕见病治疗药物,改变药品受制于人的现状。当下《医保药品目录》未将治疗罕见病药纳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药品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医保无力承受。而一旦有了国产药,成本势必大大降低。
第三要尽快将罕见病用药补充进入医保目录,还要关心罕见病患者其他生存民生。这些都离不开国家政策、法规保驾护航,需要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