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死亡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霍乱时期的爱情》,洞穿一段不可思议的爱情,又穷尽爱情的不可思议。
这个烂俗,却始终高尚的主题,让马尔克斯抛开了魔幻现实主义,没有《枯枝败叶》的荒诞,也不见《百年孤独》的叛离。漫思,铺陈开来,只悉严肃与分寸。马尔克斯式的循规蹈矩,留下一部爱情的救世宝典。自我放逐,但永不分离的爱情,被一面代表霍乱流行的黄色旗帜护送,拒绝整个世界。马尔克斯说:“希望从这里,人们能够看到生命的伟大力量。”
在今天,我们也经历着“霍乱时期的爱情”。
网络上,爱情被量化。丈母娘的“择婿十标准”、“恋爱起步价”显山露水,男士们遭遇“雷击”。近日,“全国80后女生录用老公统一试卷”更是新鲜出炉。简答题、论述题、操作题外加作文,将中国式爱情中的种种“严苛细律”一网打尽。婚礼资费,房产归属,附带丈母娘的地位,好老公炼成标准……统统需要详细解答。末了,煮夫们当自备食材,亲力亲为烹饪一桌家常菜,是为理论联系实际。
试卷一时成为流行指标,男同胞们见面:“你交卷了吗?”女同胞们聚会:“他及格了吗?”
但凡试卷测试,都备有统一答案。这些答案,已被社会基本认同标准化设置。在满足既定的条件之后,才可以去爱,可以去婚,可以去共度一生。而另一条婚恋规则是:宁愿一群人狂欢,不愿一个人孤单,谁都不想被剩下。
如是种种,适龄人耳濡目染,心怯之,但亦步亦趋。坐标原点,那个单纯的“爱”被淡化,被遗忘,成为被抽离的象形符号。
以尺量出的爱,用秤估出的情,多经不起推敲。上层结构的条条框框一旦断裂,多是毅然决然的孔雀东南飞。流水线上统一制造的爱情,总是那么容易被介入,那么容易被放弃。
患上了淋巴癌的马尔克斯接受化疗,老年痴呆症加剧。他无力提笔书写,他也不再记得曾留下的文字。而我们,正享受这个世界物质的给予,同时又为物质所吞噬。无论是否能逃出框架与限定,有多少人会试着暂时抽离尘世,探向人性深海,且问一句:我对死亡的唯一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