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马背民族学种地
每年春耕前,是梅园雪最忙的时候。如今已经是内蒙古自治区科左中旗农牧业局副局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的她,春耕时仍会亲自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如何科学种地。
提起梅园雪,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前胜利嘎查农民包海满怀感激:“她是我们种粮农牧民丰产增收的圆梦人。在她的指导下,全旗玉米亩产平均提高了300公斤,并创造了亩产1150公斤全自治区玉米高产纪录,让我们旗连续9年粮食总产居自治区第一名。”
1989年,梅园雪从内蒙古哲里木盟畜牧学院毕业回到家乡,毅然放弃了“坐机关”的机会,开始了她漫长而艰苦的农业技术推广之路。科左中旗位于内蒙古东部,全旗44.9万农业人口中有85%是蒙古族。用当地人话说,“马背民族”学会种地已经很不容易了,别再想其他的了。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使用单一氮肥,造成不少土地板结,广种薄收,加上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亩产不足450公斤。
梅园雪意识到,想要提高粮食产量,必须从改良土壤入手。为此,她找专家、查资料,带领职工深入田间地头采集土壤样本。上世纪90年代,科左中旗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乡村公路。梅园雪说,为了在春播前采集好土壤的样本,她下乡常常是穿着棉衣带着毛衣,因为一圈走下来,已经从冬天走到了春天。
农技推广是我的“第二生命”
“她是我们的‘女财神’,只要梅主任推广的种植方法,我们心里就有底。”从花吐古拉镇福兴村农民韩占荣朴实的话语中不难看出,20多年来,梅园雪已融入“寻常百姓家”。梅园雪发动福兴村施行秸秆还田时,韩占荣带头实施。他说,这项技术使来年耕种节了水肥、省了劳力,每户人家直接和间接增收千元以上。“这就是‘梅财神’的‘法力’!”
这些年,梅园雪主持参与的农业实用技术有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面对获得的自治区“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梅园雪平静地说:“农技推广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第二生命。” 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