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室操戈”本是个比喻,孰料近来的新闻让人胆寒——试解剖戕害室友的歹念,都叫见惯大市面的评论家也无从落笔。难怪,昨天有人贴出标语调侃:“谢室友当年不杀之恩”。
不曾想到,印象中温暖的驻留地寝室,在今时今日会和丑闻捆在一起,如电梯、车库、下水道、浴室等一样,沦为恐怖事件发生地。
有人归结高等教育的失当,进而敦促高校对学生心理警钟长鸣了。倘若,几桩偶发的案例,就要在高校开课研修“寝室关系”,也太婆婆妈妈了。
入大学前,我没有住过寝室。不过,同一屋檐下的相处之道,倒真给我上了一课。
大一开学第一天,哪有心思读书?新识的室友们建议在寝室开一顿火锅宴,庆贺今后四年的快活日子里胼手胝足,共同进退。喝酒吃肉的时候什么都好,就差搬来桃树,插几炷香火跪天拜地了。谁知饭毕,寝室四人推三阻四,谁都不愿去刷锅,默契地让一锅满满扑扑的残羹搁在卫生间的角落里。
这一搁,就是四年。
四年里,每次使用卫生间时,我都情不自禁地瞄一下,看看这锅汤挥发得怎么样了,顺便叹一下世道人心:小事如是,以后碰到了大事,这帮狗肉朋友,谁能指望?
事实证明,我还是错了。除却是四年本科的时光,工作之后,几位室友倒是最能信赖的好友。
毕业前挥别寝室时,我最惦记的还是这口锅,它不声不响地见证了最美好的友谊和最纯粹的感情从何而来。现在想来,也是一桩小小的赏心乐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话只是一半对。初入大学的人有一种执迷的障碍,像梦想虏获完美的爱情一样,营造完美的寝室氛围,在同一屋檐下,用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替他人强行划界,这,无疑会收到扫兴的结局。
相反,带一点点遗憾去和周围相处,忍得室友们的几分凉薄、散漫和自我,回头看看,自己的耐心会显得可爱。你我皆是凡俗,总有贪欲、嗔念和无名怨愤。
挥一挥衣袖,留下了满堂的云彩,这是治世的英才;真要不解人情世故,怎么处都处得不快,古人夫妻在别离书里都是这么写的,“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写到这里想起,这么浅显的道理,现在却得要三令五申去研讨。我们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