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民生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夏养三伏正当时
~~~——夏养三伏正当时
~~~——夏养三伏正当时
~~~——夏养三伏正当时
~~~——夏养三伏正当时
~~~——夏养三伏正当时
~~~——夏养三伏正当时
~~~——夏养三伏正当时
~~~——夏养三伏正当时
     
2013年07月3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热制热 冬病夏治
——夏养三伏正当时
叶薇
  骄阳似火,申城高温天数已超过23天,甚至冲到过40.6℃,一度刷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140年的高温记录。面对持续高温天,我们的身体做好准备了吗?能接受酷暑的挑战吗?中医专家支招,身体战高温要“以热制热”。

  有的人大汗淋漓时洗个冷水澡,再狂饮冰镇啤酒或冷饮来消暑,其实这种以冷抗热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人体散热方式以出汗蒸发为主,“以热制热”才是养生良策。

  饮热茶:菊花枸杞茶,清肝明目;西洋参枫斗茶,养阴生津。“夏天太阳一晒就容易疲倦,今年我们办公室里很多人都自带茶水上班,解渴又提神。”某老字号中药店的销售数据显示,西洋参、枫斗、黄芪、太子参、枸杞、金银花、菊花等药材的销售同比增幅在三成以上。

  洗热水澡:热水洗澡可以加快皮肤和肌肉血管的血液循环,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促进新陈代谢。

  耐热锻炼:虽然天气很热,还是应适当抽出时间进行户外锻炼。比如,散步、跑步、跳舞等,每次锻炼都要达到发汗的目的。瑜伽也是一个养生好办法,26岁的杨小姐练瑜伽从不在空调房里,最喜欢在38℃-40℃的高温环境中练习,不仅能改善脊椎柔软度,还可以减轻体重。

  童涵春堂中医门诊部的主任医师李群说,民间一直有“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的养生习俗。酷暑时节,人们常感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如藿香、莲子、佩兰等。夏日气温高,人体心火较旺,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等来祛暑。还可选用枸杞子、百合、桑葚等,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中医讲究“冬病夏治”,选择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易旺发的“伏夏”,亦即“三伏天”,或口服中药,或敷贴,或针灸,以培本扶正。“冬病夏治”适应症范围不仅局限于哮喘,还有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肠炎等。目前,冬病夏治已迎来高峰,其中年轻白领成为主力军。医生提醒市民,夏季中医调理讲究因人而异,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莫盲目自行尝试。       本报记者 叶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读者之声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符合条件非本市户籍人员8月起可就近办出入境证件
荷塘深处听箫
3家超市价格违法受罚
物业辟出专间代收货 方便业主随时取快递
以热制热 冬病夏治
本市商品住宅供应激增
广告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民生新闻A09以热制热 冬病夏治 2013-07-30 2 2013年07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