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世锦赛,孙杨连夺两金。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孙杨却当众几度落泪,就连外媒也调侃:他又哭了……
印象中,爱哭的孙杨不太成熟,言行举止总透着大男孩的直率,甚至是任性。当然,这未必全是坏事,很多人也恰恰因为此,才喜欢孙杨。
仅以孙杨仍有实力夺冠来判断这场师徒风波中谁对谁错,显得过于简单了。不过,孙杨的金牌,倒是给人更多的思考,关于教育中的放手。
也经常听到身边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指责,抱怨孩子总做些让爸妈反感之事。就像朱志根不让孙杨恋爱,他却偏偏不听。父母想不明白:自己付出多,想方设法为孩子好,最终却屡屡受伤。
其实,在所谓的“问题孩子”的背后,是很多家长总想用自己想当然的方式,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但其实,无论在家庭还是师徒的关系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有的,只是是否适合,是否可行。
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懵懂好奇,什么事总想自己去验证、去摸索,即使大人一再嘱咐,很多时候孩子还是愿意要自己去试一试,越是不被允许接触、越是大人极力反对,他们就越好奇,越想碰触。有好奇心、总想尝试,这些都是孩子成长中的天性,如果一个孩子从来不争辩、不反抗,也没主见,只会依附于大人,将来不可能适应社会。孩子的成长成熟,需要的,正是一次次的出手尝试,如果没有大人的放手,不让尝试,不让体验,不让受挫,孩子无法真正成长。
所以对孩子要敢于放手,给他一个机会去闯,哪怕后果是失败,也要舍得让他们尝试痛苦的滋味。只有在风雨中经过摔打,才会真正坚实、强大起来,日后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这一次,孙杨用金牌证明了自己,同时也说明了一点:有的时候,大人们放手的后果,未必有他们想像的那样可怕。而当今教育中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大人总试图以自己的经验来代替孩子的出手,希望通过自己以为的爱来圈养孩子。
希望孙杨的例子,能让更多大人们明白一点:总有一天,孩子会挣脱庇护、展翅高飞,还不如早一点放手,因为生活,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他们的路,还要由他们自己去选择,去探索,去实践,而他们也早晚要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在这一点上,更多需要反省的,倒是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