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网上曝出一条惊人消息,称A股今年前7个月再融资1.94万亿元,超过去十年IPO总和。然而,这条消息实在错得离谱,完全混淆了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两个不同的概念,证监会上周对此消息也进行了辟谣。
按证监会的统计,今年前7个月股权再融资总额为1582亿元,与历史上同口径比较,并不是再融资额最高的一年。
证监会辟谣假消息
这段时间一个错误的报道弄得投资者有些惶恐,就是某媒体报道称,A股过去7个月再融资1.94万亿,超过十年IPO总和。今年IPO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闸,仍处于停顿状态,在这种情况下,7个月再融资额竟然要超过10年IPO总额,不是太可怕了吗?
这条消息经各网站转载越传越广,弄得不明真相的投资者怨声载道。
然而,这是一条完全错误的消息。上周,中国证监会有关人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所谓A股7个月再融资规模超过过去十年IPO总和的说法不准确。2003年—2012年我国A股市场IPO融资总额为18770亿元,2013年1-7月上市公司A股市场再融资3430亿元,其中包括各类股权再融资1582亿元,债券类再融资1848亿元。需要说明的是,IPO全部是股权融资,同口径相比,上述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按证监会的统计,今年前7个月A股再融资总额为3430亿元,其中股权融资只有1582亿元,与错误报道中所说的1.94万亿元差了十万八千里。
不能混淆股权与债权
为什么数字出入那么大?原因在于错误报道中将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混为一谈,而且是不同口径的比较。
这则报道称,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计划或已经通过定向增发融资规模达到6137.78亿元。截至7月26日,包括企业债、金融债、短期融资券以及可转换债券等在内的发行数量已经达到457起,涉及金额高达12749.49亿元,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计划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工具的方式分别再融资600亿元。平安银行、农业银行计划通过发行次级债和减记型二级资本工具的方式分别再融资500亿元。
定向增发属于股权融资,发行的都是股票;企业债、金融债、短期融资券等等都属于债权融资,发行的是债券。股权与债权最主要的区别是,发行股票不用还本,发行债券则要还本,还要付息。
因此,在统计的时候需要统一口径,股权融资额与股权融资额比较,债券投资额与债券投资额比较。而那则报道计算今年前7个月的融资额,将股权与债券合计在一起,而过去10年的IPO指的仅仅是股权融资额,两者完全是不同口径,这种错误的比较当然不可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债券融资额远超股票
要这样比较的话,就应该将这10年里发行的债券一起统计进去,而10年里债券的融资额远远超过股票。
根据证监会的统计,今年前7个月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类再融资总额为1848亿元,这仅仅指的是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债券。而那则报道所称前7个月债券融资金额高达12749.49亿元,是将银行间债券市场一起算了进去,像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发行的次级债等都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远远大于股票市场也大于交易所债券市场。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就发行了4.3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4.1万亿元。就是说,仅仅半年债券的融资额就超过10年里IPO的融资总额,其中大部分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而且,到6月底,我国债券市场总托管量为28.2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为26.6万亿元。
就是说,将最近10年里股权融资(包括IPO与再融资)和债权融资(包括交易所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合在一起计算,这个数字将高达几十万亿元,就不存在7个月融资额超过10年融资额的说法。
其实,对股市投资者来说,需要研究的只是股权融资,因为只有股权投资可能会减少资金存量,而债券投资不存在这个问题。从股权融资看,今年前7个月的再融资并不算历史高峰。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数据,2008年A股股权再融资(包括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为1575.99亿元、2009年为1976.66亿元、2010年为3988.08亿元、2011年为2218.51亿元、2012年为2093.22亿元。
那么,今年1至7月股权再融资额为1582亿元,以平均每月融资额计算,比2010年低了许多。显然,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今年股权再融资额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投资者不要听信那些错误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