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我国也由来已久。竹雕也称竹刻,就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明清时期竹雕艺术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景象,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刻竹蔚然成风,竹雕的文化含量也迅速攀升。据史料记载,明代嘉定派竹雕能在方寸之间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浅雕,浮雕、圆雕并用,刀法精巧,艺术造诣深湛,为时人所赏识,争相请为奏刀。因此,嘉定竹雕艺术流派的繁盛,一直延续到清中期,后继者有数十人之多。明代金陵派竹雕,以根雕和竹板刻书画见长,与嘉定派华丽的竹雕风格相比较,显得古朴雅致。
明代的竹雕,总体风格是质朴浑厚,刀工粗犷,磨工精细,无论是嘉定派还是金陵派,都具备了庄重、敦厚、大方、明快、宏健而富于美感的特点。在题材上,松石山水、人物典故是大宗,也有少量装饰如动物、花卉图案。在品种上主要是文房雅玩,也有少量杯类、香筒等实用器。
比如这件明代竹雕《渔翁》(见图),为摆件类,供陈设装饰用。作品依天然竹根形而雕,形体硕大。镂空雕成了一个圆形大鱼篓,一渔翁骑坐于鱼篓之上,渔翁左手撑扶在鱼篓边缘,右手提着两条欢蹦乱跳的鱼儿,眉开眼笑,鱼篓下雕刻出一圈水浪纹,有一螃蟹居其中央作为衬托之物。整件器物造型生动,惟妙惟肖,雕刻刀法简练传神,立意别致,堪称明代竹雕工艺中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